|
谁将占领电影产业链的高地? 我国电影产业自2002年进行产业化改革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随着产业的日益成熟,不同环节、不同模式的公司发展也出现了分化,谁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谁将有望成为真正的行业龙头?本文将一一道来。 一、电影产业链分析 电影行业产业链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电影制片商:依托上游行业提供的各要素,最终生产出电影产业链中核心产品—电影作品。最核心的竞争力来源于其制作内容的市场认可度,即票房规模。电影制片商的议价能力来源于基于以往所投资电影的票房、投资回报率等对所制作影片盈利能力的把控。 电影发行商:电影发行方负责包装、推广、宣传、安排排片等一切与电影上映有关的事宜,不同的发行策略对影片最终票房影响很大。 电影放映方:放映方包括院线公司和电影院两部分。院线公司是电影院的管理公司,是对旗下连锁电影院进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主体。而电影院则是电影到达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 以票房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造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主要收入均为票房分账收入。目前我国票房分账体系为在扣除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后,上下游按票房收入43:57的比例进行分账,其中制片方+发行方分得43%,院线公司+影院分得57%。而其中制片方与发行方,院线公司与影院各自具体的分账比例以其签订的协议为准。(业内通常是发行公司得到4%-6%,制片公司得到37%-39%,院线5%-7%,电影院50%-52%)。 除票房收入外,整个电影产业的收入来源还有广告收入(片前广告、贴片广告等),影片的版权收入(电视台播映版权、网络版权、海外版权等)以及其他衍生收入。 二、制作环节——群雄割据,大浪淘沙 制片商作为电影产业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质上是将上游行业的各种资源(导演、艺人、编剧等人力资本,摄像、美工等专业服务供应商和资金投入)进行整合运用,制作成产成品(影片)并投入到下游各种渠道(主流院线的票房渠道和其他非票房渠道)的中心环节。 目前我国电影制片商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资金以及知名导演和知名艺人等稀缺资源的掌控能力。这是由于我国电影产业化历史较为短暂,在竞争态势下产生并被市场所认可的知名导演、艺人仍属于稀缺资源,而能够出品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高质量大制作影片的专业制片商数量较少。 目前,我国制片机构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国有制片单位、大型综合制片商以及中小型民营制片公司。 国有制片单位:制作影片多为红色电影、革命电影、儿童电影、农村电影等特定题材影片,以舆论宣传价值为主,商业价值有限。包括八一电影制片厂和一些省级制片厂。目前,北京电影制片厂已被并入中影集团,上海电影制片厂并入上影集团,西安电影制片厂并入西影集团,长春电影制片厂并入长影集团。 大型综合制片商:由于在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起步较早,控制了大多数的电影制作及发行资源,能够出品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高质量大制作影片,也是目前主流商业电影的主要供给者。包括中影集团、保利博纳、华谊兄弟、上影集团等。 中小型民营制片公司:数量众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均无明显优势,一般年产仅1-2 部小制作影片,单部影片的投资额及票房收入大多维持在几百万元的规模,但运作机制较为灵活。 还有部分从媒体、广告、电视剧制作等其他相关行业起步而后转向电影制作业的公司,由于其在相关行业所积累的资源和经验,转向电影制作业务以后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如光线传媒、小马奔腾、华策影视等。 制片商市场形成多寡头垄断格局,但竞争激烈。由于目前电影制作的稀缺资源已被少数国内大型综合制片商所垄断,在电影业高端细分市场即国产大片市场形成了较高的市场进入壁垒,造成电影制作市场呈现出多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 中美嘉伦预计未来中国制片市场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是能够垄断电影制作的稀缺资源并整合下游发行放映资源的大型综合制片商将强者愈强,而极少数中小制片公司由于机制灵活能够产出具有独特价值的小成本电影而存活于电影制片商市场中。 由于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能够取得高票房的商业大片大多是“大牌导演+豪华阵容演员+大制作”模式,能生产此类大片的只有能够主导资金+稀缺人力资源的大型综合制片商。预计未来,能够垄断电影制作的稀缺资源并整合下游发行放映资源的大型综合制片商将强者愈强。 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上游要素知名导演、知名艺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通过观察2005-2011年上亿国产电影,我们也可以发现,2009年之后,以陆川、高群书、腾华弢、尚敬等为代表的新导演票房号召力明显增强。上游稀缺资源的增多能够减少大型综合制片商对个别导演的依赖,增强其议价能力。 中小制作机构发展趋势类似美国独立制片商,依托大型制片商存活:近年来不少小制作电影由于其独特的故事题材在众多大片中脱颖而出,如2009年《疯狂的赛车》、2011年《失恋33天》,以“小成本+高票房”给制片方带来高达200%以上的收益率。此类小成本电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对观众观影需求的把握,机制灵活的中小制片公司往往能够创作出此类作品。但此类电影在电影发行、放映整体运作方面,还要依靠大型综合制片商推广。预计未来,中国中小电影制片公司与大型综合制片商的关系会向美国独立制片公司与大制片商的关系发展:小机构独立制作影片,但借助大机构的平台来支持影片的融资、发行、放映等项目运作。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