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药企兼并:1+1>2? 特邀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市场拓展部总监 王强 中国From EMKT.com.cn中药协会中药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康派特药物研究与临床评价中心主任 李磊 广东良方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总裁 柯华松 西安汉丰药业责任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孙辉 【思想碰撞】 政策推力下的各方考量 出于扩大自身规模、满足产能需求、提升竞争力、符合产业政策等方面的考量,大企业开始走向兼并重组;而随着小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选择依附大企业则能为其提供生存保障。 医药观察家:政策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药企兼并重组的步伐,在您看来,政策对药企兼并重组有哪些影响? 王强:政策从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等环节对整个产业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比如对于新药审批,政府从研发阶段就开始控制新建产能;新版GMP也对药品生产环节设立了更高标准;而在销售环节,现行的招标政策也更倾向于大企业。这类政策便是国家引导大型企业和优秀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规范和收紧行业多余产能的表现。 孙辉:一方面,政策鼓励药企兼并重组,并提出“到2015年,销售收入过500亿的企业达5个以上,过100亿的企业达100个以上”的目标,这促进了大企业扩张兼并。但另一方面,新版GMP的实施,也使大多无法承担技改投入的小企业面临被兼并或淘汰的命运。 柯华松:正如上面两位嘉宾谈到的,政策对大药企进行兼并重组起到引导和促进作用,且随着政策的密集出台而愈加明显。但政策的过度强化打击了相对大企业而言更具创新性的中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这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医药观察家: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大企业开始走上兼并重组道路,部分中小企业也选择依附大企业,您认为他们各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王强:政策环境的利好,迎来了大企业兼并重组的好时机。整体来看,大企业兼并重组的目的是:为扩大企业规模而进行财务兼并,为增加好品种的产能而进行产能兼并以及为达到优势互补而采取战略兼并。其中,战略兼并是未来优秀企业必选的并购方式。比如,某大企业有销售网络和产能优势,但相对缺乏好的研发品种,若其与有此品种储备或有一定研发优势的中小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各自企业竞争力,这也是目前九新在寻找的一类企业。 而反过来,对于这类中小企业来说,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被兼并也是一种机会:能使其继续将有限精力投入到专长的研发领域,为其带来市场上的直接回报;对于只具有产能优势的小企业,跟大企业合作则能有效处理其多余产能,有利于回笼不良资产的资金,同时对其招标也有帮助。 孙辉:从政策角度看,企业兼并重组首先是为了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扩大自身规模。同时,鉴于生存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并购能获取丰富的产品组合、研发能力强大的团队以及现成的销售网络;对遭遇生存困境的小企业,被兼并对解决其债务亏损、人员安置等现实问题都具积极意义;对需要提升竞争力的小企业,借助大企业的销售网络和品牌,可提高其市场占有率、企业话语权、市场影响力等,对其参与招投标也有帮助。 柯华松:我赞同孙总的观点,但对于被兼并的小企业来说,其实也存在一个不利,就是被兼并之后其命运将交由大企业掌管,失去了自主权。 医药观察家:无论是兼并其他企业,还是被兼并,您认为在此之前,企业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 王强:成功兼并一个企业并不是简单地将其买下,这需要一套完整的机制,包括人员储备、工作方法等。所以在兼并之前,一定要将自身内功练好。在这个基础上,从阶段性发展需求出发来选择被兼并的企业。 孙辉:除了拥有一套清晰的兼并思路、推进计划及必要的人员储备外,大企业在进行兼并之前进行详细的调研也必不可少。 柯华松: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时刻清楚自身企业走向兼并重组的目的,包括小企业,也需要认真考虑被兼并能否给自身带来发展所须的保障。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