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外交智慧看谈判基本原则 近年来,围绕着钓鱼岛,南海纠纷,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等,中国始终坚持外交谈判的立场,反对高压制裁或军事威胁。这种外交谈判战略,引来国内外很多非议。很多国民认为,中国外交太软弱,太不合时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中国应该强硬,不要坚持谈判,放弃六方会谈等手段。特别是钓鱼岛问题上,中国不应该要求日方回到谈判立场,而应该采取更强硬的手段,甚至与日本不惜一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多次声称,钓鱼岛已经不存在谈判空间。国际社会也有不少人认为,中日双方和平谈判之路已经死绝。 世人为什么容易对谈判失去信心呢?这是由于对谈判的错误认知造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谈判,根本的原因是利益纠葛。谈判的目的就是解决利益分割问题。但是,如果仅仅把眼光死死盯在“利益”之上,很多谈判就不得不走向死胡同。比如钓鱼岛问题,如果中日双方都把眼光盯在钓鱼岛归属这个“利益”上,那么除了战争别无他法。主权问题不容谈判,这是任何国家都不会让步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谈判呢?这里面就有中国外交战略的大智慧。 外交战略必须服从于国内政治,这是外交的一项根本原则。当今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全心全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争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外交最大的任务。任何外交战略如果偏离了这个任务,即使获得了某些“利益”,从本质上看也是失败的。假如中国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钓鱼岛,但因此与周边国家交恶,使东亚局势陷入长期动荡冲突之中,最终影响中国失去战略机遇期,延搁现代化建设进程,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犯了最愚蠢的历史性错误。日本和美国,尽管各自怀着不同的鬼胎,但也不敢贸然与中国一战。世界大势也不支持中美日大战。否则,中日之战不但不可避免,而且早应该打起来了。总之,不管各方如何追逐各自利益,但始终存在一个潜在的共识——不能发生战争冲突,至少眼前不想发生。这就为谈判奠定了基础。 这里就引出了谈判存在的第一个前提——利益共识。利益共识不等同于利益本身。谈判双方在具体问题上可以没有共同利益,但一定可以有利益共识。就拿钓鱼岛问题来说,钓鱼岛主权归属是利益,是引起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关注利益的唯一前途就是战争。而维护和平(哪怕是短暂的)则是利益共识,是中日双方谈判的基础。可见,关注利益和关注利益共识,所导致的发展方向完全不同甚至相反。世界上很多人在面临矛盾冲突的时候,就是因为分不清利益和利益共识,从而对谈判失去信心和耐心,轻易走上战争和暴力的道路。关注利益是小聪明小智慧,关注利益共识则是大聪明大智慧。中国外交战略关注维护和平这个利益共识,坚持谈判协商立场,就是最高智慧的表现。许多人错误地认为,谈判必须取得实际的利益结果,否则谈判就是空谈,坚持谈判立场就是软弱无能,消极被动。其实,很多谈判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有句古语说得好: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当条件和时机不成熟不具备之时,为了争取时间而搁置争议或拖而不决,让谈判一直谈下去就是最理想的结局。有时候不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利益攸关各方,站在利益共识的高度上看待问题,而不是鼠目寸光的着眼于利益本身。谈判除了直接解决问题的功能外,还有不直接解决问题的特殊功能。再比如六方会谈,虽然不能直接解决朝核问题,但却成功地将美日韩等拉上谈判桌,给和平解决提供一种希望和机会,总比让各方现在就绝望,不得不启动战争机器要好得多。这样没有结果的结果,就非常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因此,最大限度提升扩大各方的利益共识,是成功创造谈判局面的根本之道。 但是,不要关注利益本身,不等于放弃或牺牲利益。恰恰相反,为了实现在利益共识基础上的谈判,各方都要努力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这里就引出了谈判存在的第二个前提——权力。谈判为什么发生?除了利益纠葛这个根本原因之外,权力是第二个根本原因。如果权力都属于一方,谈判就不会存在也没有必要。正是因为利益攸关各方都拥有权力,才使得大家不得不谈判。谈判是人类社会一种不得已的行为,并非是出于和平友好的善良心愿。中国外交战略也不是单纯出于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条件时机限制,也就是权力的限制。谈判各方的权力强弱大小不均等,但任何一方都无法完全剥夺另一方的权力。如果有能力或条件完全剥夺朝鲜和伊朗的权力,美国是不会有耐心坐下来谈判的。权力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实力,一个是外部的环境。比如,朝美对峙的情况中,朝鲜有资格与美国坐下来对等谈判,不是因为朝鲜实力有多强,而是因为国际社会已经不同于冷战时期,不会允许美国彻底消灭朝鲜,即使其实力足够消灭朝鲜一百次。因此,朝鲜企图发展核武器以求自保,这种思路和战略是完全错误的。朝鲜只有努力争取国际社会同情支持,最大限度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才是最好的自保手段。现在这样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中国对朝鲜核试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这既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朝鲜的根本利益。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