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店再发力 标超开始向生鲜超市转型时,才算找到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不但能扛住大卖场的压力,还能蚕食它的市场。 社区标超重获新生? 回顾中国十几年的超市业态发展史,先是标准超市风生水起,之后大卖场迅速上位,独领风骚,而如今,标准超市又成了新的业界热点。 这样的轮回背后,隐藏的是怎样的规律? 早期,标准超市在市场上更有发展机会,是因为大卖场物建要求高,并不是在哪都能栖身。以前像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因为老城区基本成型,能够提供的大卖场物业非常稀缺。 不过在2002年以后,一线城市开始大力发展房地产产业,老区拆迁、新小区不断地涌现,能够满足大卖场物业条件的商业设施迅速扩张。此时大卖场凭着商品种类齐全、价格低廉的优势迅速挤占了标准超市的市场份额,而当标准超市只是在食品和非食领域寻求生存空间的时候,这种替代效应和挤占效应会更加明显。 直至标超在2005年前后,开始向生鲜超市转型时,才算找到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因为生鲜商品是需要天天购买补充的,而且购买生鲜商品的便利性要求很高。 便利店尽管便利,但是无法展开生鲜商品;大卖场尽管生鲜商品丰富,但毕竟平均去一趟就得花费1个小时上下,实在是太不方便了;社区型标准超市大小适中,品项基本齐全、而且离小区很近,一般都很方便,购物时间平均在20分钟上下就可以搞定,因而独具竞争优势。 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呈现如下特征:更加个性化;更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品牌;非常关注商品的新鲜度,特别是对于生鲜商品的鲜度要求特别高;闲暇时间日益宝贵、更注重方便性;厨房革命兴起,更多地购买半成品菜和包装蔬菜。 因此在一二线城市,社区型标准超市很有发展潜力。 反观一度霸气十足的大卖场业态,近几年在一二线城市却遭遇了电子商务的狙击。电商的经营重点包括酒、营养品、冲饮奶粉、家电、IT、洗护化妆用品、高价值的非食商品等,恰恰是大卖场以及服装类电器类等专卖店业态中的高毛利商品。蚕食之下,大卖场的毛利空间大大地降低。加上房租、人力成本高速增长,打压了大卖场高速扩张的势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