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医药十大现实关注 2013,医药行业震荡与激荡的一年,欣喜与焦虑交织的一年,盘整提升与憧憬感怀的一年,年度医药十大关注聚焦如下: 1.GSK事件与反商业贿赂 GSK事件曝出后,继2006年反商业贿赂风暴后医药行业又进入新一轮严打和调整周期,药企和医疗机构人人自危,引发了对医药营销From EMKT.com.cn模式对与非以及外企长期超国民待遇,过保护期原研产品定价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探讨。由于医疗体制和医药营销特定渠道和模式造成的这一现实问题,企业也同样深为受害者,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营销经营模式只能伴随医疗体制真正改革共同深化调整。 GSK事件引发了业内对企业和客户财务处理能力的普遍重视和担忧,怎样既保障国家税收和医药阳光经营,同时兼顾企业的经营运作规律,分担企业的现实生存压力同样是一个深切而不能回避的话题和关注。医药经营是一个与体制和国情相伴生的矛盾体,解决这些现实的胶着也需尊重国情,慢慢来。 2.毛利率与星巴克事件 毛利率的大棒漫天挥舞,引发了民众和政府对药品定价的再度关注。只是外界简单以出厂价格和零售价相比得出的感性毛利率概念本身就是一种误导,并不真正了解企业营销和经营运作的实际支出,实际营收,实际模式与实际困境。更缺乏对药品营销模式和工商管理概念的准确认知,缺乏与其他行业的客观对比,造成对医药代理制和医药整体营销模式的普遍误解。 如果按同样的感性计算方式,以土豆丝为代表的餐饮行业不摊销费用和成本时,“毛利”将高达10-30倍,月饼高达30-100倍,白酒高达50-1000倍。而以错误的毛利率公式计算后只有LV和茅台看起来毛利率最标准和亲民,而实际这些都是高定价、高暴利的真实代表。感性的定价判断进一步推动和助长了价格虚高,完全是由贵族们用错误的逻辑思维和概念的移木接花所引发的对平价药品和医药代理制的严重误导。 全民关注的星巴克事件恰好是关于产品价格问题最好的注解,央视痛批的国际品牌星巴克却几乎是国内咖啡厅中产品定价最低的一个,如何客观准确地关注国内实际存在的各种泛滥而猖獗的高定价、高物价,协助政府真正把CPI控制下来,也正是毛利率和星巴克事件留给公众和媒体的实质引思。 3.520目录与基药营销 国家版新增基药520目录一经出台,即引发市场一片产品抢购热潮,不少基药叫出了比大牌新药还高的价码,一些企业告别了以往产品销售要求爷爷告奶奶求人过日子的平民普药生活,过起了日进斗金、坐地数钱的幸福财主日子。各地基药增补和基药挂网的大幕也渐进拉开。 随着理性的回归,关于基药选择和运作中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得到认知,挂网和价格是第一道坎,定价和规则越来越残酷,进入基药并非都是幸运;营销网络和操作是第二道坎,基药操作同样也需要专业化经验,不是扔到市场上就能听到响声变成钱串子;大医院实际消化的比例和国家财政对于基药产品的支付能力同样是一道严峻的坎。 股市有风险,基药同样有风险。企业和客户能否从基药操作中真正有利润回报,更需用营销经验和功力仔细去分辨,谨慎去运作。不单纯是产品好坏,而是是否适合自己,全新去运作一个低端渠道,是否符合正向的投资回报率。 4.新版GMP认证与扶持政策配套 GMP新版认证是企业和产品的生死线,在国家大限之前能否完成,企业花大力度、大代价、高成本完成新版认证,在定价和招标规则中是否倾斜和能够平衡回来是企业和市场一方的高度焦虑。动辄参考全国最低价中标,同质化产品海量扎堆也给企业生存造成了强大现实压力。以往GMP认证中企业不认证要死,认证后经营成本倒挂也要死的窘相但愿不要再发生。 企业无法通过GMP认证最终退出舞台,遭受直接损失的更包括终端操作的直接客户,所有市场运作费用都是客户在承担。及早了解企业GMP认证的真实状况,为无法通过认证的在操作产品提前储备好替代产品更是现实而无奈的选择。 由新版GMP认证带来的固定资产投入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对企业营销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