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战中产,打车惨役背后的电商营销逻辑 如果说,新年红包是腾讯的一个四两拔千斤的营销From EMKT.com.cn秀的话,那么,微信打车则是和阿里真金白银的惨烈之战役。苦逼的出租车师傅突然之间感到无比幸福,在深圳华强北,中控台上架起两台大屏幕手机,一个安装微信,一个安装支付宝,看着不断跳出来的召车信息,爱选哪个选哪个。短短两天,司机们甚至摸索出另外一个技巧,跟乘客商量好,两个都打,到时候车费一半用微信支付,一半用支付宝支付,这样子司机能得到双倍的补贴,20元。 打车手机应用的烽火其实从半年前的燃起了,只不过当时是手机应用在斗争,无知兼无耻的政府有关部门被出租车公司一闹,也竟然曾经插手,以扰乱市场为名禁止。只不过群雄斗争,最后在阿里和腾讯的加入,一切都变成浮云。多少以为自己能够干出一番伟大事业的打车应用创业者估计现在可以洗洗睡了,天下已经是快的和滴滴的了,除非阿里和腾讯把打车功能开放出来。新年伊始,传腾讯砸下十亿补贴打车,阿里马上跟进到十五亿。凡是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支付的打出租车的乘客,均能获得补贴,而司机也同时能够获得补贴。我在华强北打出租车,抵达目的地,计程表显示15元,然后我直接在微信上支付5元(微信补贴10元),司机立即可收到车费15元,以及微信的补贴10元。 土豪的金元政策令市场无比兴奋,也让市场非常迷茫:阿里和腾讯究竟在玩什么局?与其他活动不一样,打车补贴的行为一开始看起来有点蠢。愿意砸巨资做推广的,必须是具备用户粘性的应用。而打车应用没有,也就说,很多人可以一部手机同时装上支付宝和微信,并且,在补贴活动结束后,该坐地铁的回去坐地铁,该步行走路的继续步行走路。其次,打车应用对腾讯也好,对阿里也好,没有现金流入,新年红包至少还能创造巨大的现金流。第三,打车只不过是众多移动互联网应用之一,不具备战略位置。那么,两个土豪是钱多人傻吗?显然不是。这场战役一开始,我头脑中立刻浮现四个字:决战中产。 在此之前,移动互联网经济往往被称之为屌丝经济,小米手机以及余额宝就是案例。得屌丝者得天下是各位互联网大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他们真甘心把伟大的技术仅仅服务于屌丝吗?肯定不是。任何一个国家,中产才是真正推动社会和经济进步的力量。支付宝和微信都积累了大量的屌丝数据,而真正亮剑的,将会在中产战场。当然,有更多的目标客户甄选行为来识别中产,但结合到移动互联网应用,无疑,打车是最佳选择之一。首先,打车一族明显比挤公交一族经济收入好,比闲得蛋疼的逛淘宝一族的行为更具有经济活动味道。其次,相对于其他的活动,打车更容易收集客户有价值的数据,符合大数据采集标准。第三,初期商业模式清晰,可以从出租车公司获得车费佣金。而在此背后,电商营销的逻辑也更加明显。 世界变化快,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逻辑,也与传统营销有所区别。传统营销,科特勒的STP理论被奉为经典,细分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然后进行差异化经营是众多所谓营销高手的法宝。显然,腾讯和阿里不是按此逻辑出牌。他们的逻辑是:选择一个市场,通过某种手段(补贴)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或者试用),收集使用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优化产品,再进行精准营销,培养真正目标客户的使用习惯。 选择中产市场,通过打车补贴,吸引大量的用户,通过用户基础数据(手机资料,微信资料,银行卡资料)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打车路线,打车频率,打车时间,打车费用)等的收集和分析,就可更加明确目标用户以及他们的真实需求,并依此对产品进行优化,推出更加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传统营销的客户需求主要是通过市场调查分析出来的,产品一旦生产,成败基本确定。电商的客户需求是通过使用者实际使用的大数据分析获得的,产品不断调整完善。打车惨役的背后,其实就是中产阶级大数据的争夺,下一步,才是大刀砍向市场的时候,我们等待着出租车公司的颤抖吧。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chenyongjia75@hotmai.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