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服装行业的“危”与“机” 近年,尤其是今年,整个大服装行业在媒体的宣传下,似乎危机重重,经营惨淡,每况愈下。更让人怀疑这个传统产业到底还有没有光明。看下面一组来自网络媒体的数据: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李宁、安踏、匹克等国内主流体育品牌先后传出关店的消息。其中李宁去年关店上千家,安踏则为110家。特步今年拟再关店100家左右。据了解,特步去年就已关店80~100家。 • 根据李宁最新发布的2013年度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门店减少410间。 • 继福建省四大运动品牌关店潮后,七匹狼也因库存压力而不得不在上半年净关店152家。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七匹狼共有店铺数量3855家,其中直营终端462家,店铺数量净下降152家。 • 2013年3月,京城知名百货大佬贵友关闭了自己的方庄店;5月31日,大洋百货石家庄店关店;6月1日,在沈阳太原街陪伴消费者走过5年的伊势丹百货停止营业;7月15日,盘踞成都春熙商圈达20年之久的成都太平洋百货突然关门停业;8月底,继百盛贵阳鲜花店关闭不到3个月后,百盛在石家庄的一处门店也关店撤离。 从数据上来看,运动品牌几近崩盘,男装进入漩涡中心,百货行业危机重重…… 很多人说运动行业的溃败是因其前期盲目扩张,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当一个服装品牌在偌大的中国已经遍地开花,旮旯角里的地方都遍布门店,活色生香的时候,也就预示着市场已经饱和,未来店铺将无处可开。物极必反,一个极端终将走入另一个极端。所以说,当一个品牌走到巅峰之后,走入抛物线的另一端也是正常。 但另一个方面,运动品牌的没落也跟大环境,也就是国民的穿着习惯有关。 曾几何时,八十年代的时候,雅戈尔、杉杉独领风骚,那时国民刚刚从蓝卡其的海洋中获得自由,吸收到来自西方的新鲜气息,一身气派的西装,兜里插两支钢笔是当年大老板的典型装束。而那时,西装的踪影无处不在。黑西装,红秋衣,绿球鞋,白袜子,球场上,婚礼中,长城边,处处可见。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伴随着香港的一些休闲品牌的进入,专卖店和品牌的概念的渗透,真维斯、佐丹奴、班尼路等品牌的遍地开花,穿休闲装,穿品牌服装开始流行,休闲风、运动风扑面而来,尤其在申办奥运成功之后,直到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这外在的社会环境,更是对运动品牌大肆发展的好时机。于是,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大,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平米的生活馆林立可见。 终于,进入到近几年,老百姓的着重理念逐渐走向成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不同的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运动也好,正装也好,都是有场合限制的。于是乎,再有大面积的扩张也不太现实,何况这些运动品牌也已经遍地开花,无处可扩。 市场容量的饱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产品的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扩张太快以致管理不善,都是运动品牌没落的诱因。 而诸多男装品牌所面对的萧条,其实也是发展中的必然。 从纯正装到商务休闲风,到时尚商务风,不管中间的风向怎么变,大的框架是没变的。而且在男装行业有一句人人耳熟能详的话:“把一堆男装品牌的产品去掉Logo,放在一起,谁都分不清是哪个品牌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差异化。产品的缺乏差异化,价格动辄与大牌争锋,注定男装如若不改革,必将走入没落。找到自己的品牌信仰,确认自己的品牌基因,加强内部精细化管理而非依靠外部造势,方是突围之道。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