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掉,或许是中小药企2014年的明智选择 2014年OTC市场,对中小型药企而言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的一年,但对于大型药企(尤其是国家队)可能是机遇大于挑战的一年。这种“待遇”上的差别在于政策的导向性致使大企业稳定性将战胜小企业的灵活性。 政策的导向 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地提出要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同时在医药工业及医药流通两个领域均要打造若干个百亿级的企业。这要在短期之内让几十亿级的大企业通过自身的积累与发展是做不到的,必须以行业整合、大企业的收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为前提。这就是政策的导向,甚至是偏向。 药店零售业的经营压力将再次对OTC上游企业的经营环境形成重压 首先,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容(尤其是省区基药的大面积增补)将会继续将零售药店的客源分流到社区卫生中心,零售药店在客源流失的前提下,就算有进非基药对零售药店进行产品线的补充,也难以缓解经营压力; 其次,新版GSP虽然已过大限期,但是依然有大批的药店都还未通过(北方零售药店更甚),也就意味着2014年依然还是大批的零售药店面临GSP标准的大考。先抛开新版GSP所产生的经营成本不说,单就GSP的审核、检查期间,零售药店的新品引进、营业推广等经营活动的灵活性造成极大的压制。 再次,多年以来形成的房租、人工的上涨惯性及沉淀将继续对零售药店的成本形成重压,因为房租、人工是零售业最主要的两块成本,而且继续成有增无减的趋势上涨。 因此,2013年,零售药店很难过,但2014年可能会更难过。根据供应链成本传导的惯例,这些成本大多数都会向上游企业“转嫁”,“转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延长结算期、压低进货扣率、抬高以营外收入为主要形式的后台毛利。 新版GMP将成为中小药企的一道生死符 新版GMP是规范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按行业高标准监管的必须选择。但对中小药企而言,过了新版GMP,不一定能获得“涅磐重生”的机会,但过不了新版GMP则意味着要上了“奈何桥”。 首先,根据有些业内专家估计,年营业收入在5000万左右的药企,如果按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来测算,该类药企要花费3-5年的税后利润才能完成新版GMP的改造。 其次,在GMP改造认证期间,车间无法正常生产,转而将产品外包生产,而对于产值规模不大且利润微薄的中小药企,面对较繁琐的审批手续,外包生产可能会得不偿失。 最后一拨“挖坑行情” 回首2010年,医药行业提出了“黄金十年”的憧憬与期许。的确,医药行业是不断在扩容,但这股盛宴只属于强者,“黄金十年”的前半段肯定是挖坑行情。2014年,无论是从市场竞争层面,还是从政策导向层面,对医药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拨“挖坑行情”,但也许就是这拨行情所挖的坑,大到足以将所有的侥幸者埋葬。 截止2013年12月31日这一新版GMP的大限之日,全国仅无菌药企就有523家未能通过GMP认证,占了同类企业近40%。在面对日益严峻的政策及市场环境,不得不提出如下忠告: 1、储备现金,美国在退出量化宽松,不排除会带来一波“通缩”的宏观环境,这时资产价格将大幅下降,现金将变得稀缺,因此,为企业储备现金或许是过冬手段之一; 2、压缩人员规模,在政策重压下,很多的药企跃跃欲试,准备组建团队转战OTC市场,况且不论OTC市场一样水深,处方药企业要慎重进入。就宏观大环境而言,2014年大规模地扩张团队规模或许是一着险棋的。若确实想转战OTC市场,可以将商业队伍由公司自行组建,但将终端推广业务外包或许更为明智。 3、卖掉,或许中小药企的不错选择。卖企业并不是件“丢脸”的事,但破产肯定是。因此,在政策与行业竞争的双重高压下,除了拥有独特核心品种,有机会在细分市场或缝隙市场找到市场切入点同时能形成竞争壁垒的中小药企,将企业卖掉或许是明智的。现大将企业兑换成现金,等“通缩”期到了,资产价格下跌后或许能再买回来。 李忠玉 经济师,资深医药营销From EMKT.com.cn人,《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21世纪药店报》撰稿人,《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医药联盟网》《博锐管理在线》专栏作家。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