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龙(BARON)突围 我国因为人口众多而算的上全球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然而这个巨大的市场却没有孕育出一个世界级的服装品牌,反倒是人口不怎么多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和美国等造就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服装品牌,比如:宝姿、圣诺兰、ESPRIT、范思哲、FOGAL、CAPTAINO、ELLE、PLAYBOY、贝纳通等。这问题不能不令人反思,有人说这是因为他们的文化使然,却忘了中华民族有着比他们悠久的服饰文化;有人说这是他们整体消费水平较高的原因,却忘了“不穿鞋”的孤岛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鞋产品的市场,我说这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水平比他们要差、要低的原因,而且从近些年国内市场无论高、中、低档的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来看,一些地区、一些品牌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南方的温州、宁波和上海,北方的青岛、大连和天津,其中青岛在素有“上青天”的历史包袱下,曾一度辉煌不再,然而90年代后,随政府宏观方针的调整,一批私营服装品牌迅速崛起,以咄咄之势重新获得了国人的尊重。这其中,巴龙品牌当属典范。 青岛是一个盛产品牌的城市,素有中国北方“品牌之都”的美誉,比如闻名与世的海尔、海信、青岛啤酒、澳柯玛和双星就同处青岛,所以在青岛赢得一个名牌之称可谓既易又难的事情,说容易是因为有榜样可学,虽说行业可能有别但管理的本质是可以借鉴的,复制一件东西总归比创作意见容易;说难是因为大家都学,难免形成竞争,要“强中更有强者在”也的确不是易事,对此几获青岛名牌的巴龙深有体会,就说服装品牌吧,青岛当地就有“红领”、“巴龙”、“好事中”、“即发”、“一诺”、“乐好”、“海珊”、“基特”等,各自起步的时间相差无几,背景除“海珊”、“即发”是国营和集体制企业外,其它都是私营企业,可供利用的资源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经营思路、胆魄和机遇,所以在狭小的家门口市场,任何一个要长期发展的品牌都首先面临从对手的包围中突围的问题,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对这一点,巴龙高层曾希望通过分析三大家电巨头的成功得到一点启事,他们认为海尔在最初“肉搏战“时就着眼全国,并提出先难后易的经营哲学,大胆走出山东,以国内重点形象市场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成功,反过来影响家门口市场,是赢得最大成功的主要原因,而一向以稳健著称的海信则赢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赢得青岛稳固青岛,再赢得山东稳固山东,最后再从和山东市场有文化和血缘渊源的西北、东北逐步扩展到全国;澳柯玛则凭借郎平的名人效应,主抓制冷一个主业,作强冷柜产品,最终赢得消费者青睐。正是这种清晰的分析和善于以人为鉴的思想,使巴龙在突围前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第一,青岛各服装品牌定位模糊,有价格高低相差几千元、使消费者难知的贵贱的品牌;有品牌个性老少皆宜、结果老少皆烦的品牌,也有品牌形象半土不洋、高低尴尬的品牌,所以巴龙(英文名BARON,含义贵族、伯爵)就准确定位商务人士,统一品牌高档、体面、正统的形象,宣传定向商务群体。第二,各品牌重视市场开发或生产制造,却难得兼收并蓄提炼完整的品牌文化加以推广,巴龙的品牌推广工作首先应该从品牌文化建设入手;第三,青岛服装品牌多,但营销的模式非常单一,尤其在渠道建设上无非特许加盟和团购两种,并且集中在山东省内,属于典型的“窝里斗”,缺乏创新,也需要有品牌走出去,正是巴龙可以实现突围的薄弱点;第四,私营企业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更缺少好的机制来留住既得的高级人才,所以要调整机制,摆脱家族企业和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第五就是青岛的服装品牌大多对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理解简单,认为服务是这种关系的唯一体现,这就给巴龙建立与消费者深层次的、体现价值感、情感以及增值服务等复杂关系预留了较大缺口,是另一个突围的方向。 有了如此的方向,生存似乎就很容易了,然而巴龙清楚认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