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新生代:他们的创业梦 编者按: 在《执行官》6 月刊上,在我们为读者朋友奉献的“高富帅变屌丝”的特别报道中,“70 后”、“80 后”高管辞职创业的故事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响应,并有读者要求本刊就各个层面的创业人士就深入报道,为此,我们在 7 月刊特意奉上“90 后”新生代的创业故事,希望借此鼓励创业路上的后来者,也给已经创业前辈们提供一些新生代的观念。 “90 后”是一个中性的标签——他们是曾经的非主流,也是现在的主流;他们好动且爱玩,这是年代的烙印,与稚嫩与否无关;他们乐天又好胜,且跌倒且爬起,且走且珍惜;他们被赋予“新生代”的称号,既是门外的野蛮人,也是门内的颠覆者。当我们站在创业的路边看他们,似遥远亦接近。他们的经历对“7080 后”来说,一切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 伴随 2014 年新毕业季同时而来的,是比去年多出近 40 万的大学毕业生人数,727 万毕业生的新高使今年再次成为“最难就业年”。 另一方面,作为创业新人,90 后创业者已经开始为人所关注,不论是学校旁卖安全套,还是北大 MBA 卖牛肉粉,或是做网上家教,这群互联网的原住民,从一发声就高调表明“我想干点儿自己的事儿”。 互联网带来的全球化和信息平等,使他们更愿意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也更快与世界的新变化接轨,同时也更快转变方向。刚踏进社会就被关注、被讨论,这是 90 后才有的“待遇”。尽管在资产规模和发展上,都尚稚嫩,但这群平均年龄22 岁的 90 后创业者从不羞于谈论自己的优越和野心,就像他们不在乎自己的“格局”有多小。 现在,大学生创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特别是思想活跃、强调自由的90 后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后,创业逐渐成为一种风尚,但是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创业和就业的十字路口,他们是如何面对的?“我”才是他们最在意的重心。且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01 李友林:看好“最后一公里” 龙鸿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校宅送”项目创始人 与其他在校的创业故事类似,李友林的经历具有明显的“一般性”——从倒卖小商品开始,到接触校园培训后建立了自己的家教平台,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最后利用第一批资金创办了一家校园广告代理公司,流程井然有序。在暨南大学就读大三的他,经常以一身 职业装露面,这身装束又把他的学生身份掩盖得完美无瑕。“因为早创业的原因,我平时也穿得很比较‘正式’。”李友林对这份“早熟”的职场感不以为然。 李友林选择高校创业的最初动机被他形容为“不想向父母伸手拿钱”。李友林认为,尝试创业可以体现到绝处逢生感觉,也享受这种心态。在他看来,创业又是顺势而为的事情,“从第一家公司到现在的校宅送项目,就是我们选择顺势而为的结果。”他会把互联网时 代的“便利性”看作是未来商业模式的趋势。 谈到创办校宅送的初衷,李友林会从电商时代开始描述:“为什么电商火爆?是因为其模式的便利性。为什么京东有超越淘宝的势头?是因为京东的物流体系优势。”李友林把淘宝被人诟病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快递一环,“电商平台的用户体验的大部分取决于快递。这就是为什么马云会自建‘菜鸟’物流,京东也是把全部力量集中物流上。创办电商平台已经不是难事了,反而是线下的配送成了关键。” 的确如李友林所说的,快递巨头顺丰在 2014 年也“逆袭”了电商业务,办起了“优选”和“嘿客”。“最后一公里”似乎就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关键。“线下终端配送的的体验决定了线上的成败。我相信在未来,最后一公里的物流会越来越快。”站在“最后一公里”的位置上,李友林选择了尝试校宅送项目。 在李友林校宅送项目里,在校学生只需要通过 APP 下单,就可以随时“坐等送货”。目前校宅送的合作对象主要针对便利店,而配送的产品有日化用品、快速消费品和快餐等。“因为在校学生的人力成本较低,又熟悉配送路线,所以我们会先选择在广州五山地区的高校 群作为试点。”李友林说。 作为非传统的创业项目,校宅送在运营前期离不开“烧钱”二字,所以李友林也在找“风投”支持。不过,李友林似乎没有把盈利重心放在校宅送项目上,而是选择以目前广告公司的收入“养”校宅送的项目。“对我们团队来说,校宅送更像是一个练手的项目,作为一种 新的商业模式来尝试。”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