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这既给中国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告诉企业未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到来。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企业竞争力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支撑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期间崛起了诸如华为、美的、海尔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树立起了“中国制造”的效应,使我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消费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成为必然,国际社会的贸易分工出现新的竞争势态,国与国的经济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在取得重大成果的之后的中国企业,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在世界经济结构中和产业价值链中重新寻找定位。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的链条上,主要表现在我们主要掌握的是缺乏核心能力的制造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我们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但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迁,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趋于尾声。从这两年来“用工荒”现象就已经显现出来。核心技术的制造环节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当低廉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时,企业就会开始转移到劳动力更低廉的地方去。比如耐克将其制造工厂向越南转移就是个例子。 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欧洲凭借其老牌资本主义的上百年的积累,占据了品牌的制高点,形成了诸如法国的葡萄酒、意大利时装、瑞士手表等具有强大品牌优势的产业群,其科技创新能力也不弱,但凭借其在产业链中的品牌认知的优势,使其在全球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美国公司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掌握住了价值链中的研发这个环节,依靠掌握可替代性较弱核心技术,使其可以获得技术垄断带来的高额的利润,比如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 我国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可替代性较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较低附加值环节。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发展目标,就必须使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力质量得以提升,这就要求中国企业进行转型,进行创新,进行升级。其中实现价值链的重新的定位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要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有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创新就意味着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既有成果的否定之否定。因此,创新不仅需要的是技术层面的科研创新,更加需要管理层面的管理思维的创创新,也就意味着要向全球一切优秀企业的优秀科技与管理成果的学习。 实现产业链升级,就要求企业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向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依赖于政府行政法规的指导以及资金、政策支持,需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与职工培训、再就业结合起来。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