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2O,是线上向线下妥协的开始!【O2O模式三篇之一】 2014年,天猫淘宝“双十一”单日交易突破571亿元,这个成绩足以让美国的“黑色星期五”,只能选择默默地站在墙角,面壁思过。而571亿的数字,居然没有让“电商”成为年度最火关键词,而是让O2O被炒得有些虚火正旺。 为什么在线下实体店哀鸿遍野,世界似乎正朝着“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理想”境地出发的时候,横扫一切的线上,突然给线下抛来了一根救命稻草,是线上大佬们的菩萨心肠,不愿赶尽杀绝?还是他们发现互联网+快递的业务模式,先天基因缺陷不可避免? 其实,要解决为什么会有O2O,要先解决为什么会有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被称为不见面的生意,其核心就是将面对面生意的交易成本全面剔除,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体验。这从渠道创新的角度完全说得通。正是因为符合渠道发展规律,所以电子商务雏形的野蛮生长,一直在努力,也是从来未放弃。 直复营销From EMKT.com.cn或者说目录营销,在某种程度上是电子商务较早的雏形,据说15世纪的欧洲就有了最早的目录清单推广。通过特定媒介(杂志广告、产品目录DM单等)向目标顾客或准顾客传递产品和服务信息,顾客则通过邮件、电话、在线等方式对企业的发盘进行回应,这和现在通过PC端、手机端推送信息,再用IM即时交流工具沟通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这还不是重点,70年代的人是有这样体验的。在中国,在权威杂志投放广告的直复营销比单纯的目录营销(以产品目录清单的方式向目标客户进行投递的产品信息)要有效的多。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消费者将权威的杂志或熟悉的刊物当作了商品的背书,而目录营销显然不具备这种先天优势。当年,那些喜欢新奇特的“小白鼠们”真的会在他们信任的杂志上获取商品信息,然后不辞劳苦地跑到邮局汇款,在憧憬中等上大半个月,就如包办婚姻的少女,在洞房等待从未谋面的新郎,好奇且急迫。我至今都还记得,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在当时享有盛名的《知音》杂志广告页面上邮购了一个收音机,经过了1个月的漫长等待后,打开包裹盒时,收音机里面的零件已经支离破碎,随手一摇,已是轰轰作响。当我的那位同学再次拨打广告页面上的电话,讨一个说法时,商家则很干脆地用“请联系当地邮局”恕不接待。这种情况在当时不仅投诉无门,而且并不普及的电话,也不是普通人可以天天打着玩的。如此恶劣的购物体验决定了今后双方很难愉快地玩耍。在信誉体系不健全的中国,消费者有意无意地将信誉背书放在了第一位,即我在你这里买东西安全吗?电子商务用了20年的时间,逐步构建这个信誉体系,小有成就,但仍瑜不掩瑕。 当然,当年目录营销也有做得风生水起的,如雅芳直销或者说是雅芳传销。当时的传销,国家还没有明令政策应对。雅芳将这种商业模式带到中国,并用目录营销的方式进行配合,虽然看不到实物,但销售相当火爆。其实雅芳的目录营销已经脱离了陌生人营销,主要是熟人推荐,而熟人的信誉背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大过权威杂志。 另一个电子商务的雏形就是电视购物。依然是不见面的生意、依然是看不到的实物,电视购物在淘宝苦苦挣扎的岁月,着实红火了一阵。而电视购物能起来,除了侯总们的八星八箭,自然少不了各地电视台的信誉背书。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