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态下的“医药变革” “新常态”一词自从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多次引用后,迅速占领了国内各大媒体和各大研究机构报告的主题,并引发了公众对经济形势的共鸣。反映到医药健康行业上来,大家就有理由对医药“大行情”有所期待,2015年,医药行业同样需要结构调整,甚至比实体经济还要更迫切。为此,不同业内人士和专家给出了自己的预测分析和视角观点,以解析新常态下的医药行业的新变化。 据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预测:2015年中国医药经济发展总体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调;其次是药品终端分化加速。医院、零售两大终端增幅下降,第三终端则增幅上升。此外,医药出口有望好转,但增幅不会太高,未来互联网经济会越来越活跃。在GDP增幅不低于7%,出口不低于2014年,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增幅不低于8%的情况下,2015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增长15%,医药工业销售增长13%;医药工业利润增长11%。其中,医院终端增长13.3%,零售终端增长9.3%,基层市场增幅在20%左右。未来,中国正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 政策监管强调“市场机制”作用 新一届政府重点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更多取消事前的审批,加大事中、事后的监管,但这不意味着医药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而是降低了企业的办事成本,它希望促进的不是这个市场上市场主体数量的增多,而是市场主体质量的增加。加之,国家食药总局高调地提出互联网药品经营监管政策的变化,让处方药能够在互联网上销售,其目的也是一样,内部推不动,希望用外部的力量来倒逼医改,倒逼整个医药产业格局的调整。所以,各种各样的监管政策、产业政策的变化,都预示着医药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医药监管体系走向现代化。将来5到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中国医药市场监管和治理的新常态就是要跳出监管来看监管,更多的引入市场机制,更多的引入社会共治,让市场在源头起决定性作用,让社会作为一个网底起到共治的作用。 医药监管是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主体还在于市场本身。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监管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创新,在监管体系上也会有相应的变革。不但将来在监管中会越来越多的引入信息化的机制。如信息公开,公开的是审批信息、审查信息、处罚信息、产品质量、企业资质的信息等;而且会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辨别产品质量,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同时,另外一个监管的手段革新,叫做举报奖励制度。如去年7月发生在上海的“福喜事件”,监管部门、第三方检验机构、下游企业等都没有查出问题,最后靠的是内部举报。因此,一个理想的市场监管体系一定要致力于让市场本身去发挥更好的作用,应该是从源头本身就把问题解决掉,而不是从末端管控。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