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野蛮人的“野蛮管理” 一、野蛮人登场 首先介绍两位野蛮人,其实是一对表兄弟:George和Henry 左边 George Roberts,沉稳坚定,疯狂乐观,是KKR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和金融工程专家。发财后相当简朴低调。 上世纪60年代,他还在加州克莱蒙男子学院读书,用一台爱马仕打字机给财富500强的CEO逐个写信,提出收购建议,要求得到“发现费”,当然从未成功,但同学的取笑,他根本就无感。 他的父亲是休斯顿石油工业的小经纪人。为了将自己的商业知识传授给儿子,带着十几岁的 George在各个城市穿梭谈判。让小George了解商人的状态和如何打单。 右边Henry Kravis,是他表弟兼合伙人。私下里被同行称为“生意之王”。哥伦比亚MBA,他善于交际,精于小恩惠,天生就是交朋友和讨朋友开心的料。成名后,一掷千金,老婆换了三个。 上世纪70年代被左边的表哥带入KKR,很快就成为销售天才,他是工作狂,根本没办法无所事事地待上10分钟。即使在等飞机时,他也会找个投币电话,给客户打陌生拜访电话。 他曾经的客户评价:“他是个有魅力的小伙子,完美的推销员,善于表达,彬彬有礼,聪明且自控心极强,其雄心是慢慢流露出来的”。他的才华据说也是源于父亲,他爹是一家15人石油储备评估公司的创始人和管理者,也是一位石油工程师 这两兄弟首先服务于贝尔斯登,给科尔伯格打下手,后来三人一起离开贝尔斯登,创建KKR,专做杠杆收购,在华尔街呼风唤雨,买个500强公司就跟买大白菜一样,什么高盛摩根也就给他俩跑腿打杂,收购结束后两兄弟会打赏给他们每家几百万几千万的服务费 这两兄弟后来也成诸位大佬为之色变的“门口的野蛮人” 二、发达了 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治经济开始变革。白宫循规蹈矩的卡特政府下台,而倡导放任自流的里根当政。大萧条时代的CEO们逐渐退休,退出历史舞台。信用文化兴起,大举借债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兄弟两的好日子来了。George和Henry就像个权势逼人的“媒婆”。左手是资金,右手是企业。他两是导演。通过债务融资,掌控一家巨型公司的股票,将借来的钱和管理层组合起来,作为债务零售商,他重组董事会,强势主导公司还债,5年左右将公司分拆卖掉,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而所有过程中,自己几乎不花什么钱。 其中有两个的小背景: 1、大量使用借款满足有财务需要的公司,可以少缴税。但如果通过发行普通股来融资则无法实现避税。KKR两兄弟的方式,无非是大规模地将公司股票转化为债券,从而逃脱缴税。 2、1976年自由派经济学家Michael Jenson认为: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因为拥有的股份太少,把公司资产浪费在特权和无效的项目上。如果能让职业经理人拥有该公司很大一部分股票。而用债务来提供其余资产,则可以解决掉运营中效率、职业经理人责任心等核心的管理问题。Jenson预言了此后15年横扫美国的管理层主导的收购。 以上背景,尊重促使后来“杠杆收购”——leveraged buyouts的兴起。首先要融资,要有一个精妙的金融结构和精准的现金流预测。拿到钱收购完企业之后,一切要围绕公司的偿债能力来运营。不再有像样的每股收益,不再有分红,不再有显著的净资产。只有债务!债务!债务! KKR为自己设计了丰厚的收益结构,也是兄弟二人的发家之本,共有四块: 1、年度管理费:首先向被动投资人收取投入资金1.5%的年度管理费;如1982年一整年KKR啥都没干,还有450万美元的酬金进账; 2、服务费:收取每一笔收购总价的1%的服务费,如4.35亿收购弗雷德的交易结束后,KKR两兄弟收取了400多万。 3、监管费:针对每个买下的公司,KKR收取每年50万美金的监管费。 4、附加受益:分享被动投资人最终收益是20%,1982年之后,KKR从此获得的利润多达2亿美金。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