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掉渣的“蜂花”产品,为什么依然热卖? 偶然看到一则2015年年底的新闻报道,让我对企业品牌的生命力有了新的感触: 报道是这样说的: “三十而立”的“蜂花”品牌所有者上海华银日用品有限公司在将“开疆辟土”,在68亩马桥的土地上,建设6万平方米的设有“体验中心”、“研发中心”的新厂房,计划年产10万吨液体,年产值将达到15个亿。 众所周知,国内洗护发品市场上,宝洁、花王、资生堂、迪奥等跨国公司经过数年攻城略地,已形成绝对的市场垄断,国内相关品牌几乎全部销声匿迹大的今天,这则报道显得特别突兀而似乎很难被人相信。 印象中“妈妈辈”的产品“蜂花”, 它的设计土掉渣、名字土掉渣、网站土掉渣,熬不下去失去市场份额是正常的,为什么竟然还能活得好好的? 一、有品牌的物美价廉,蜂花单凭这“一招鲜”就已走遍中国 众所周知,物美价廉一直是大杀市场四方的利器。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产品都能做得出。但有品牌+价廉,一时促销尚可,若经年累月能坚持可说凤毛麟角了。蜂花的拳头产品营养护发素黄瓶、蓝瓶、红瓶,即便2016年的今天,你打开京东网站,标价还是8.9元。而看看市场上同类护发素最低标价基本均在20元之上。这样的极低价格能买到老品牌,溢价值完全超出了市场想象。 蜂花中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2元,传统低档品种平均每百毫升不超过1.5元,产品平均毛利率15%,与毛利率至少40%的洋品牌相比,身价低60%多。 正是由于众多日化类外资品牌对中低档市场重视程度不够,“价廉”的蜂花,与它们形成错位竞争,牢牢吸引大量农村和城市平民消费群体。其次“价廉”又使得蜂花品牌免受假冒伪劣侵害,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众多山寨小厂家群起仿冒外资品牌,通常看中的是中高档产品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它们看不上或者不屑于大规模生产来支撑下才可能创造的薄利。 当然,在低端市场上也存在不少同类护发素,但这些小型企业通常是用“60分万岁”的心态做产品,其完全靠低价格打市场,基本就止于赚点算点的买卖。蜂花实行低价策略的同时,在产品质量标准上却坚持从优从高。如早在国家相关标准出台前,“蜂花”的许多基础原材料就已达到国内甚至国际标准,还成为国内护发素行业标准的起草人。 这就是有品牌的物美价廉,听起来像老生常谈,但能30年如一日地坚持运用,这个“一招鲜”已富含深厚的营销From EMKT.com.cn哲理。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