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单品,从外延扩张向内生增长 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产品最重要;第二个阶段,组织和能力最重要;第三个阶段,规模和行业话语权最重要。 一个战略单品,要完成从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转化,就会涉及到战略单品的增长模式问题。外延式扩张和内生式增长并举,是任何战略单品走向大单品的必经之路。 外延式扩张,更多地是向增量市场要销量。当一个新行业或一个新品类被创造出来之后,会产生大量的首次消费者,众多的战略单品依靠首次消费的无限扩大,就能快速实现高速成长。向增量市场要销量,相对而言,会更容易,因为销量的增长,更多的是向新的空白的领域扩张,而不用与对手杀得你死我活。在这个阶段,战略单品竞争的焦点是产品功能和推销能力,企业实现增长的关键举措则是布局和扩张。说得通俗一点,本阶段,销量增长来源于所进入市场的数量和渠道终端的数量。 内生式增长,是向存量市场要销量。当新生的首次消费者数量越来越少的时候,战略单品的增长会显现疲态,此时,企业应适时调整战略,果断地从外延扩张向内生增长转型。 内生式增长,其销量来源有三个,其一,是抢抓消费者的持续购买力,留住顾客,服务一生;其二,是强化管理和组织能力提升,向管理要效益;其三,是市场下沉,对已占领市场深度挖潜。 向存量市场要销量,将与竞争对手产生竞争,企业需要“耕耘”与“掠夺”相结合的复合增长方式。上海超限战咨询沈志勇认为:做大存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拥有深厚的市场打拼功底和管理能力,在这个阶段,企业实现增长的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建立起短时间内不易被其他企业复制的特有的“专长”和“特色”。通俗的说,本阶段,销量增长来源于市场深耕的质量和渠道终端的单店效益。 内生式增长,第二轮做大战略单品 当全国市场、大部分渠道和终端,都已经实现了密集覆盖,在高空广告的火力支援之下,战略单品会实现第一轮迅猛的增长。这一轮迅猛增长,也许要持续两到三年。两到三年之后,战略单品的增长速度会减缓,甚至出现停滞。 这个时候,战略单品的增长出现危险的征兆。很多人面对这一新情况,往往处理失当,仍然还是沿用以前的布局大于做点的营销From EMKT.com.cn思路,再次加大筹码于扩充市场和渠道的数量。但是,一年下来,销量虽然仍有少量增长,但是,量的上升并没有带来利润的上涨。 其实,任何危机背后,往往也潜藏着机会。当战略单品增长出现减速或者停滞的时候,其实是黎明前的黑暗,是战略单品第二轮迅猛增长的契机在浮现。 战略单品的第二轮增长,其本质是向存量市场要销量。战略单品进入第二轮增长期,只向增量市场要效益,已经远远不够了,企业需要转向在存量市场上要效益。也就是说,企业既需要向增量市场要效益(继续填空),但更重要的,是向存量市场(向市场下沉要、向渠道下沉要、向对手要)要效益。 向存量市场要效益的基本方法,有三个,那就是:渠道下沉、深度分销、管理精细化。 (一)、营销战法率先变阵 在家纺行业,当大多数家纺企业还困守在批发市场、商超的时候,当深圳的富安娜还在将专卖店当作区域性的营销战术操作的时候,罗莱家纺已经构建了自己独有的多元化的专卖店连锁加盟体系,并且上升到了公司重大发展战略的高度,全力贯彻。 在足浴盆行业,当泰昌通过率先投放广告和扩张渠道取得第一轮增长之后,当大多数竞争对手仍然局限在批发市场和商场渠道的时候,我们建议泰昌渠道率先变阵,从商场进入到卖场和3C渠道,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不是罗莱、泰昌做的好,不是强与弱的对比,而是先与后的对比;不一定强,但是先发总比后发强。 营销战法率先变阵的第二个方法,是渠道率先下沉,纵向做大。 在快消品行业,渠道率先下沉,要么就是掌控二批,要么就是掌控终端。在快消品行业,率先掌控终端就是“深度分销”的前奏。康师傅、统一、可口可乐、雪花啤酒等等品牌都将营销的手伸向了终端,导致“终端为王”甚嚣尘上。 当然,营销战法有很多,比如:基于产品的联销体模式,基于品牌的专营模式,基于组织的协同模式,基于资本的合资模式等等,不同的企业,适合于不同的营销模式。虽然营销模式有很多,但是,只有率先进行营销模式变阵的企业,率先从外延扩张向内生式增长转型的企业,才能迎来战略单品的第二轮迅猛增长。 (二)、渠道下沉,组织下沉 如果把企业比做是在布满财富的大道上竞赛的车辆的话,那么,谁跑得越快、装得越多、走得越远,谁就是大赢家。一般来讲,往往有三种模式的车辆,代表着拥有不同营销能力的三类企业。 第一类企业,是两轮车。一个轮是生产能力,包含产品的研发、品质保证及产能保证等;另一个轮是销售能力,包含开发客户、洽谈成交与结算等。在两轮模式状态下,“车辆” 仅靠生产和销售两个车轮运作,无法超载过多,也无法实现快速前进。它更适合于初级市场的行业。 第二类企业,是三轮车。除了生产和销售能力外,三轮车企业多了一个品牌能力,即 产品品牌价值打造的能力。在三轮模式状态下,“车辆”的运载能力得到提升,也能拥有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可跑得更快,装得更多。它更适合于市场爆发初期的行业。 第三类企业,是四轮车。除了生产能力、销售能力和品牌能力之外,企业还多了一个推广与管理能力,包含价格、渠道、终端及推广的运作和管理能力。在四轮模式状态下,“车辆”的运载能力大幅度提升,安全性独特性更是有了保障,可配置高速发动机,在充满财富的道路上可获得多得多的收获。它更适合爆发之后要再度提升销量的行业。 我们所讲的渠道下沉、组织下沉,就是指第三类企业——四轮车模式企业。从三轮车向四轮车转型的过程,就是企业渠道下沉、组织下沉的过程。 1、掌控二批商模式 对于市场覆盖做到一定密集度的企业而言,企业已经拥有众多的二批商。这种经销商加二批商的网络架构,对企业来讲,相当于给渠道编织了一张网,一级网的孔大些,越到下面,网孔越小,渠道越密,网越编越细越密。就象蜘蛛编网一样。
企业与分销商是一对矛盾,渠道的关键环节在于管理好经销商尤其是二批商。一方面,二批商数量多,深度分销能力强,分销商为企业辐射了更广泛的终端网络,易把市场做深做透;但另一方面,二批商唯利是图,容易砸价格,终端低价销售,容易导致企业渠道价格体系不稳定甚至窜货。二批商网络越发达,管理难度越大。 经销制下,企业对经销商和二批商往往是漫天撒网,不管好坏,一股脑儿收进来。但战略单品要想实现第二轮增长,必须拥有高质量的渠道成员,运作到二批,掌控二批,既是规范市场的需要,也是提升销量的需要。 在渠道运作中,往往20%的二批商就能够覆盖80%的终端网络。因此,二批商中间的精英分子,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呢? 首先,企业要筛选二批商,挑选出市场上20%的关键二批商,将他们招至麾下; 其次,要通过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二批商的积极性。在划分分销区域、产品经销政策等方面,企业给予这些二批商以实惠。举例,一个城市总的销售额是1000万,如果把这1000万分给50个二批商去分销,那么,每个二批商只能销售20万,他们的积极性当然调动不起来。相反,如果把这1000万分给5个二批商去分销,每个人可以分销200万,他们当然愿意积极分销,企业再通过区域和政策的倾斜,二批商自然愿意卖命。 第三,企业要对二批商进行助销支持。派出助销人员,与一级经销商一道,对二批商进行直接促销、服务和管理。 二批网络的梳理和维护可以通过树立核心二批,即把二批变成1.5批。厂家将以前的二批升级为1.5批,意味着慢慢架空原来的一批。 1.5批不是传统的二批,也不是一批,是一批和二批之间的经销商。一个城市可形成10个或者8个形象点、核心二批。 这样一来,原来的二批虽然名义上是二批,实质上已经成为一批。名义上,二批从一批处提货,销售价格和政策由一批决定,二批还是二批。 但他享受的待遇是分销商介于批发商和代理商之间这种待遇,要高于优于二批商的待遇,这样来锁定二批。厂家给一级经销商一定的折扣或补贴。 在实际操作中,厂家要把二批当作一批来管理,要求业务员的工作重心由以前围绕一批转,改变为帮助二批做市场。 比如,厂家要求业务员直接与二批打交道,让二批有一批的感觉;厂家的部分政策直接传递到二批手中;厂家帮助二批做市场。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