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茶,请远离3种“伪茶道”!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可以独自跳出孤岛。 在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里,人心极为空虚。无奈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顾着用嘴巴吃粮食,却忘记心灵也需要“粮食”。这是人生的常识,需要重视;这也是人生的本质,需要回归。尤其是世界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永远“在线”,但每个人的“岛屿”,却很难相连。 于是,我们学会了借助外物来“悟道”,于是各种“道”再度盛行。茶,有着逾千年的历史沉淀,自然就成了芸芸众生可以借助的一“物”。相对于酒、花、香之类,茶的特色明显,大俗大雅,浸入生活却又可以跳出生活,一万个人有三万种理解也不足为奇。于是,蔡澜先生的中国茶道观点引发争议,林治先生批蔡澜先生的观点同样引发争议。 我非茶道中人,无权评论林治先生和蔡澜先生,只想跳出二人茶道观点上的“隔空之争”,从茶叶品牌营销From EMKT.com.cn的角度重复谈一个观点,现在的中国茶叶界“伪茶道”盛行,至少有三种,误导了一些没有独立思考之人,也让人感觉喝茶“太麻烦”,“茶离自己很远”,从而阻碍了一部分人“喝茶”。这个问题在《茶业转型在即,茶商急需翻越“三座大山”》中涉及过,这里稍作调整,再单独谈一谈。 第一,“违背常识、违背常理”,就是“伪茶道”。什么是“道”?这个问题同样有一万种答案,《道德经》里有“道”,《圣经》里有“道”,这里不作回答,留给您自己解决,但可以肯定是,“道不远人”,违背常识、违背常理的一定不是“道”,至少不是“正道”。以茶叶为例,若要谈“茶道”,则最起码的常识常理要有,诸如待人接物要有礼貌,研究学问要精益求精,不可信口开河等等,倘若这类常识也不具备又何谈“茶道”? 我接触过一些茶产业的“大人物”或“知名人物”,大谈茶能修身养性、茶能养德,其实只是谈谈而已,真正表现出来的素质却令人失望,具体不便细说;还有一些人公开演讲,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却又口若悬河;再如,一些冠以茶人之人,相互指责却又在人前演戏等等,令人不知其有无“底线”。这些人谈得茶道再漂亮,也都是“伪茶道”!也许是我才疏学浅,不懂得其中奥妙,还请大咖指正。 第二,“流于形式、言行不一”,就是“伪茶道”。“道”,必须约束行为或者说指导行为,要在行为中体现,必须接地气,能“走路”、能“落地”,诸如相互尊重、言而有信、知恩图报、坦诚相待等等。倘若我们大谈特谈的“茶道”,只是存有一些形式主义,言行不一、自相矛盾,要这样的“道”又有何用? 例如,茶道讲究“美”,并非单指泡饮过程之美,而是要问问以次充好“美”吗?农残超标“美”吗?忽悠人收藏、夸大金融功能“美”吗?乱施肥料“美”吗?价格离谱“美”吗?言而无信“美”吗?装腔作势“美”吗?包装过度“美”吗?潘安卖茶“美”吗?用陈茶当新茶美吗?伪造“年份茶”美吗?只有部分茶商茶农赚钱或赚取暴利,茶农得不偿失甚至“抛荒”,这“美”吗?这些不用回答,倘若你内心有了震动,那就有了答案。 第三,“脱离茶叶、脱离生活”,就是“伪茶道”。茶道,至少要先“道茶”,“道出茶的万般滋味”,“道出茶的和风细雨, “道出茶的前世今生和子丑寅卯”,而不是“道玄”,即,要立足茶再跳出茶,从一个适合的高度上去看“茶”,而非彻头彻尾地抛开“茶”而论“道”。离开“茶”去谈“茶道”有意义吗?倘若如此,还不如直接去研究玄学或哲学! 换言之,饮茶主要是一种生活方式,茶道要为人服务,哪怕只是用一只玻璃杯泡茶,也是一种不同于可乐咖啡的生活方式,所以茶道要把握“生活”这个核心,而不是打着幌子、瞄准“生意”。稍不留神,我们就会看见一些“茶”背后的“唯利是图”。 卖茶盈利是必须的,但必须是“顺带的结果”!尤其是,现在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的品牌营销都要“推心置腹”,一切的生意都要有用户思维,要回归常识、回归本质,重视人与人之际的关系,帮助对方改善生活,才会有更美的茶道、更持久的生意。 但愿中国茶叶早日远离“伪茶道”,走上接地气的“阳关大道”!果真如此,必然是茶叶大幸、百姓大幸!以上乃个人愚见,不当之处请大咖们多多包涵、批评指正,谢谢。 谢付亮,品牌实战权威导师、茶叶品牌营销权威专家,中国网现代农业频道首席品牌顾问,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近20年品牌运作经验,观点、论著和案例被国内外1000余家媒体推荐或报道,著有《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茶翅高飞——中国茶叶品牌快速崛起之道》、《点茶成金——快速卖茶72招》、《指点茶山——中国茶业诊断与谋略》(福建人民出版社)、《卖茶你要这样说——快速破解茶叶店的49个销售困惑》、《一群正在回家的人——一位“营销诗人”的人文诗选》(上海三联书店)等10余部著作。个人微信和电话:13588268508;E-mail:zeroshell@16.com。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