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新营销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企业的“死亡基因”

互联网企业的“死亡基因”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16-10-02, 作者: 丁忠卫, 访问人数: 4127


  这几年,互联网已经在政府的支持和爱护下,几乎席卷了各个行业,各个行业都在想着怎么“互联网+”或“+互联网”,这就好比90年代初期,外资进入中国,各个行业都想着怎么能让自己的汽车挂上“黑色牌照”一样,中外合资是多么的牛13啊,那家企业如果成了中外合资,基本上就是像雷军说的,那就是在风口的“猪”啊,飞是板上钉钉的了。

  虽然,合资企业走了些弯路,但因为当时中国的国情在哪儿摆着,各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最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改变,在改变中调整,慢慢地让中国有了中国特色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人才、技术、生产、营销From EMKT.com.cn、物流等体系。这中间当然抛弃了那些不适合中国国情的东西和剔除了一些糟粕。

  那目前的“互联网+”呢?我们就应该照单全收吗?肯定不是了,这就是笔者最近一段时间对互联网企业的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的基因当中,有不少“死亡基因”,“死亡基因”是指会让企业生病甚至病变死亡的基因,这些“死亡基因”到底有哪些呢?

  一、互联网企业的创业者整体太年轻,历练太少

  大家知道,从互联网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年轻人的天下,上网、玩Q、打游戏最初基本都是年轻人,而那时接触最早互联网的创业的人又都是出国国门的那些留学生,年轻人遇到年轻人,互联网的事业就蓬勃发展起来了。更多的大学毕业生甚至还没有毕业的学生,通过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计算机技术,也投入到互联网创业当中来,可以说,一个人或者几个人,一台电脑或者几台电脑,就诞生了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当然,如果有了风投介入,很容易就做大了,当然也遇到过“互联网的寒冬”,没有资金的倒下了大批。

  其实,说年轻,历练少的意思就是缺乏社会经验,抗击打能力弱,遇到“风口”了,就是那头幸运的“猪”(非贬义);遇到“沙尘暴”了,就是那路边吹折的“树”。有人会说了,很多互联网大佬都是经历过那个“互联网的寒冬”而且现在已经指点各个行业江山的牛13的人物了。是的,笔者不否认,但请大家去想想,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张朝阳等大佬,这些人当时虽然是年轻人,但都不是学生创业,都是在社会上历练了几年,这些人是不一样的。

  目前,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笔者相信里面有成功者,但从比重上来看,一定是微乎其微,而笔者宁愿相信这些成功者是遇到“风口”的“猪”(非贬义),换句话就是幸运儿。天天对着电脑就会管理公司?天天对着电脑就会懂公司运作和经营?天天对着电脑就会知道把公司带向何方?笔者不信,靠大数据?如果大数据能解决千变万化的市场,像笔者这样的营销总经理天天在家看报表就可以了,根本不用下市场,不用与经销商吃饭,不用与团队沟通,在办公室指点江山不更好?大数据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一定不能完全靠它,这些都是工具,完全靠它就太年轻了。

  二、互联网企业的从业者整体太年轻,氛围不好

  为什么这么讲?整体年轻化有什么不好,企业负担轻,工作热情高涨,加班加点都不是问题。各位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政府的传统,老中青相结合。以前笔者对此体会也不多,但经过二十多年工作之后,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奥秘,笔者也和很多互联网企业老板聊过这个问题,他们或多或少已经开始感受到了。

  现在经常说的90后难管理,经常无缘无故辞职,甚至可以不要工资,离职最多的原因就是“不爽”,让企业非常头疼,这些在互联网企业表现更为明显,人员变动非常快,流失率严重,基本属于长期招人状态。这些情况很多“专家”都非要给90后贴上标签,笔者不以为然,笔者认为任何时代的年轻人都会有一些个性表现出来,只是在某个时代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程度的个性。笔者是70后,也年轻过,年轻时不服从管理的事情也发生过,也跌过跟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太年轻,没有父母和比自己大一些的朋友在身旁说道,自以为是惯了。

  互联网企业如果有些年纪大点儿的员工,没事儿私下对一些年轻人说道一些,虽然会比较烦人,但一定会有不少好的效果,这是环境氛围的影响,比如你在考虑是否要离婚的时候,你周围有几个过来人没事儿是劝你几句家和万事兴,成个家不容易,家庭是需要两个人去维护的,帮你分析你们夫妻各自的问题,这婚八成离不成;而如果你周围天天都是一帮未婚小青年或者是那些还没经历过7年之痒的已婚年轻人,每天给你灌输的就是离就离,一个人过更好,自由、没人管着,无拘无束,想多晚回家就多晚回家,世界上大把好男人(女人),离了谁不能过啊等等,这婚基本上是离定了。

  同理,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年纪大点儿的人会通过自己的过往经验给到你一些建议,会站在你个人和公司的立场上去帮你分析利弊,多数会让你“想静静”,静下来的同时,你也会冷静的去思考很多事情,就不会轻易做出一些一时冲动让自己和公司都“不赢”事情来,“冲动的惩罚”也就是首歌,离你离企业都很远,不是吗?老中青,传帮带的传统,笔者认为不过时,而恰恰是目前互联网企业最欠缺的。

  三、互联网企业骨子里少了对“为人之道”的深刻理解

  笔者与不少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及从业人员聊过天,他们那种趾高气扬的个性是天然的,随时都带着的,特别是那些小有成就的,更是眼望天的,在他们的眼里只有BAT的大佬们,你别的行业精英在他们眼里都是个根毛线。他们可以拯救地球,可以颠覆任何行业,去中间化成了无往不胜的“金箍棒”,所以,你应该听他们来指导你,来帮你完成企业转型,帮你“互联网+”,他们都是救世主。

  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使人进步”等等这些为人之道,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存在,行业就是要靠互联网颠覆的,牛13吹的越大越有人跟进,蛋糕才会越做越大,钱可以砸死人,有点儿成绩就可无限放大,就可指点江山,挑战所有行业,颠覆所有传统,这才能凸显自身价值,至于自身的积累到了哪种程度,不是考虑范围,干掉竞争对手,干掉某某群体才是他们嘴上和行动中的必然。

  “狂”才是个性,做互联网的的如果不“狂”,那就不是做互联网的料,别人谦虚就是装逼,自己装逼那才叫有“范儿”。尊师、尊老、尊重前辈?统统不对,这些人都老了,过时了,老人、前辈都是用来被踩的,把他们踩死了,自己才能够成功。笔者在和一些互联网行业人士聊天时,他们口头上常说“一定要把**人干死”、“一定要把**平台干死”、“你们已经过时了,现在要用互联网思维”、“你们out了,我们现在是主宰”、“去中间化,就是要把所有经销商全部干掉”,年少轻狂可以有,但整个行业都这样的时候,那是不是该思考一下了呢?

  四、互联网企业的经营者忽略了“经商之道”

  经商之道讲究的是什么?诚信双赢。纵观互联网企业,有QQ就不能有飞信,有微信就不能有来往,有美团就不能有大众点评,有滴滴就不能有好的和优步,总之,只要有竞争对手那就必须烧钱也要把对手干死或兼并,这已经成了行业铁律,真的有必要这么做吗?这也只是在中国,也只是在现阶段,哪天政府反应过来了,还能允许你们拿着钱想干嘛干嘛吗?造成行业垄断是一方面,最终毁了中国的经济,坑了老百姓,你们还能经营下去吗?

  “先利他再利己,最终双赢”、“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反观互联网企业,干死竞争对手是你们唯一的想法,只想着独赢。对实体、对老百姓就是去忽悠,只要上船就好办,缺少对中国经济应负的责任,自古以来,担负起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责任的商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大商,而如果只是唯利是图,为自己去什么钱都赚的商人,我们称之为奸商。整垮一个竞争对手容易,想整垮一个行业,那可不是所有行业人士都能答应的了。

  互联网的诞生,方便了所有人,但如果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在创新一种模式或者平台的时候,目的都是垄断或者颠覆一个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之前那些顺利通过A轮融资的几百家已经消失的互联网企业,哪家不是信誓旦旦地颠覆或者垄断?笔者早就说过,颠覆都是水到渠成地淘汰,而不是想着去颠覆。过时了的不适应潮流的,自然而然地就会被颠覆,经商之道,还是要讲的,这些道道,可是老祖宗们几千年传下来的,不是因为你行业新就可以不讲了的。

  五、“免费吸粉,然后割韭菜”成了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唯一途径

  “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推广费用是多少?多长时间流量能达到多少?”资本都会这样问融资的互联网企业,这也不知是互联网企业改变了资本还是资本改变了互联网企业,总之,目前资本最关心的就是这些问题,其实,意思就是“我可以砸钱让你免费吸粉,什么时候可以割韭菜呢?”。

  互联网免费这招应该是360开始的,免费杀毒软件的诞生,绞杀了一批诸如金山、瑞星、卡巴斯基等收费杀毒软件,同样也干死了不少以制作病毒为生的黑客公司。让后来的电脑用户体验到了几乎没有什么病毒干扰的互联网(除非去不该去的网站),想想2006年之前电脑经常被病毒搞瘫痪的情形,笔者还有些怵。笔者不讨论什么流氓软件不流氓软件,给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是明摆着的,当然,360也蓬勃发展壮大起来了。

  这之后,好像互联网企业发现了新大陆,都用上了这个套路,砸钱,免费,吸粉,割韭菜,这些套路在传统渠道早就有了,无非就是促销手段,但互联网企业在玩这些套路时只记得收割了,忘记了韭菜之所以能一直割,那是韭菜割了还能长。互联网企业基本忘了怎么让韭菜长。滴滴之前一直在砸钱、吸粉,收购好的、优步之后,总算可以割了,给司机优惠已经少得可怜了,给乘客更是没什么优惠了,而且收费提价了。如果只是这些,作为消费者是能理解的,总不能一直赔钱赚吆喝啊,可是你们的售后呢?笔者已经卸载了滴滴,原因很简单,一个司机在滴滴已经规划好我的常用路线的情况下,在笔者强烈质问下,依然我行我素地拉我兜圈,这个圈如果兜下来,至少多走10公里以上,在笔者投诉之后,滴滴客服居然一次次打电话催笔者付款,只因为司机最后还是把笔者送到了目的地。如果是出租车公司,大家应该都会想到如何处理的,如果有一天滴滴垄断了网约车行业,服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真不敢想。笔者不是韭菜,滴滴是无法再割了。

  免费吸粉没错,重要的是以后怎么为粉服务,在一些方面你们找到了行业的缺陷,但你们发扬了行业固有的优点了吗?如果一味地想着收割,把互联网企业今后的发展扔给资本,自己套现走人,那这样的企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不就是个赚钱的工具?炒作的工具?这对中国的经济最终带来的是什么呢?国家这么大的支持,如果放在实体,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互联网企业当然会有很多好的基因,快捷、便利、行业年轻充满活力、对实体经济进行了必要的补充、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大反思等等,但一些“死亡基因”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互联网企业一意孤行,结果不会是有多好;当然,如果互联网企业也能去适时地反思、调整,避免这些“死亡基因”引起质变,笔者相信,互联网企业作为特殊的群体,还是能发展壮大,并能推动实体企业进行变革,相互融和,最终为我国的整体经济添砖加瓦。

  丁忠卫

  资深食品营销专家,从事食品营销、培训20年,曾先后服务于徐福记、金丝猴、雅客、金冠等多家知名食品企业,现任上海则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中国休闲食品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糖果》特约专家撰稿人,《销售与市场》、《销售与管理》、《糖烟酒周刊》、《食品工业科技》等杂志专家撰稿人,《第一营销网》专栏撰稿人,《销售与市场》、《销售与管理》、《互联网+》、《快消品经销商专业管理咨询》、《金销商》等多家自媒体特约撰稿人。邮箱:devy66663@16.com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