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韭菜模型---品牌力转化为销售业绩的管理模型 作为品牌的“营销From EMKT.com.cn管理”(品牌力的变现管理)的重要工具,“韭菜模型”对国际智慧的继承,主要是凯勒莱恩的“品牌资产”,菲利浦科特勒的“品牌架构”; 对国内企业智慧的提炼、教训的归纳,主要源于五粮液、泸州老窖、西凤、伊力特、诸葛酿、皖酒王等案例。 课题很重要,希望抛砖。 韭菜模型--品牌营销管理的新武器 一、韭菜模型解释 1、韭菜的特点 (1)先投入再收获:当年种植的韭菜不宜收割,以养根为主; (2)时机与频次:第二年以后的收割以春韭为主,春韭品质好,效益高,一般4-6月份可收割3-4次;夏季炎热,韭菜生长慢,品质差,一般以养根为主,只收薹韭和韭花;秋季韭菜品质较好,但为了养根越冬,一般只收割1-2次。
2、韭菜的寓意 (1)一切资源都是韭菜:人格,商誉,口碑,矿产,动植物,制度; (2)享受韭菜,需要先投入。 企业竞争,是从“买卖”发展到营销的。从农贸市场叫卖,到上淘宝开店,到传销,到微信销售,都是买卖,都是短期行为,都是“韭菜当年种当年收”,都不可能取得可持续的韭菜成果。先建立核心能力,比如技术优势,比如服务模式的优势,再传播品牌,建立基于价值的“营销网络”,这才能可持续地收获高品质的韭菜。 韭菜模型是营销模型,不是销售模型。是市场竞争的“品牌竞争层级”的模型,不是价格战、促销战、广告战、传销诱售的模型。 (3)韭菜的收获,需要科学管理 时机的管理,收获量的管理; 时机:急功近利不行,错过时机不行; 数量:过度开发则竭泽而渔,图一时之欢、损失万世之利益。收获太少,则韭菜过期老化,白白浪费; 时机与数量的管理,不仅仅是存量的管理,还得有增量的规划。增量规划,涉及到收获者的心态,意图,技能,还有土壤能力,农药化肥能力,天气预测与掌控能力,等等的管理。 所以,韭菜模型,是“企业发展战略与营销战略管理”的模型,不是营销策划的模型,不是销售推广的模型。 韭菜收获管理,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点子创意,不是投机取巧,不是一时轰动。不是噱头,不是爆款,不是惊叫。 二、企业在“韭菜培育--韭菜收获”模型中的位置 韭菜的培育与收获管理,我很早以前(作为科特勒咨询集团顾问时)建立了一个分析模型: 四个象限的说明 (1)D象限 韭菜种植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明天也许美好:但品牌没有转化为销售能力。盲目爱惜品牌,不明白怎样利用品牌获取业绩。可能活不过今天,除非遇到伯乐。 (2)C象限 知道以品牌能量释放换取业绩——但是,也许是缺乏释放的量的规划,或释放与培育的平衡,或培育成本控制,或释放的技巧。 以零售为例,促销(买赠、广告等)则伤害品牌,且无法弥补;不促销则没有销售。竞争品牌8折优惠,能提升销量100%;自己5折优惠,销量才增长10%。以品牌运营商的开发为例:西凤的各大开发商品牌,使消费者彻底失去“西凤”的品牌联想。最终,品牌资产难以恢复。 也许今天还能苟延残喘,但肯定不可持续。 (3)B象限 这是韭菜模型实施成熟之后的企业市场表现。 典型代表,当然是一些国外的强势企业:宝洁、肯德基之类。天天促销、消费者也天天积极响应;象征性促销、消费者也积极回应;不促销,消费者也不假思索地购买。 部分便利店,便利餐饮,低值易耗品,低关心度产品,也在这个象限。 韭菜被割、有再生力;所以,越割越茂盛。 销量增长与品牌增值,可以同步。 (4)A象限 韭菜模型已经运用成熟,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牺牲品牌资产,释放品牌能量,凝聚市场资源,换来销量收益。 比如五粮液品牌让你开发五粮春,以五粮液的品牌掩护换取你的渠道资源,扩大销量。 透支品牌所获得的收益,必须小于品牌资产稀释的损失。收益用于补偿品牌损失后,还有结余。 比如,你开发茅台液,对茅台飞天的消费者肯定有误导。计算损害飞天100万。但你新增回报120万。 白酒行业,五粮液的品牌释放,获利最多:五粮液虽然单品不如茅台,但五粮春、五粮醇之类,市场业绩却远远超过茅台的“系列品牌”。也就是说,释放一定的品牌,五粮液的收益更大。 泸州老窖最近几年,有时“品牌释放无底线(割韭菜)”,有时“一刀切地收紧(培育韭菜)”;品牌能力过剩,降低门槛,迎接更多开发商。品牌溢价能力下降,减少开发商,韭菜养根。 五粮液与泸州老窖,都出现了这些变动。无论收与放,企业都有利可图。只是,泸州老窖动作有些用力过猛,似乎不如五粮液的不露痕迹 三、韭菜“增量型收割”的探讨 韭菜,是用来收割的。不收割,何必种植。 品牌,是用来使用的。不使用,何必培育。 有一种使用是透支,存款取多少、账上就少多少。透支完,也就是没有了。 有一种使用是割韭菜,是越使用,品牌资产越厚。 结合白酒行业普遍的“品牌买断经营模式”,谈谈“品牌增量型收割”的原理。 1、一定存在“增量性收割” 品牌买断运营,可以通过精心策划、专业管理,同时实现“销量+品牌增值”两个目标。 例如五粮春对五粮液的透支性贡献。 2、能割量与存量并不存在固定比例 品牌买断运营的业绩,与企业的整体实力,并非一定的对应关系。例如,五粮液的整体实力不如茅台,但品牌运营商的业绩却远远超过茅台——也就是韭菜储备不如茅台,但韭菜的可供应量远远超过茅台。 事实证明,“企业整体实力”只是存量。存量落后,可以赢在技巧:增量性收割。 3、探讨增量性切割的技术 (1)品牌架构的骨架化 企业所有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架构。少量产品品牌,扮演“价值标杆-价格标杆”的战略角色,成为品牌架构中的“骨架”,如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老窖特曲”的架构,五粮液的“普五+五粮春”的架构。 (2)品牌储备 在“骨架品牌”的上下左右,刻意储备品牌,供品牌运营商来“割韭菜”。例如,五粮液在“五粮字头”“五字头”预留空间的储备。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企业,事先做好“品牌+渠道”的方案,再与买断开发商匹配。因此,都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盲目+运气,竖子成名! 用我家法,可以“种韭菜+养根+增长性收割”,当然更能成功。 (3)品牌价值管理 如五粮液对“酒体-包装-价格”的对应关系的管理。 (4)市场管理 如五粮液对企业徽标使用、广告语的严格管理,对违规的严厉处罚,一票否决。 (5)市场资源储备 如某著名酒厂的某成熟品牌,企业把该品牌、库存、经销商、业务团队,打包交给某著名的品牌买断运营商来经营,运营商承诺销售业绩。 (6)协同营销 如五粮春起步之初,五粮液对五粮春政府公关的专项支持。但是,白酒行业“协同营销”整体上做的很不够,还有潜力。 (7)流程、架构 我们正在尝试,与企业共建“品牌管理中心”,捆绑咨询公司的智力与资源,形成结构更合理、针对性更宽泛的“韭菜”,吸引品牌买断运营商;然后,再服务这些“割韭菜者”:帮助,指导,引导,协同。致力于双赢,避免短期行为、两败俱伤。 四、“四无企业”的韭菜战略 1、四无企业的定义 (1)四无:无资金优势、无产品优势、无品牌优势、无政府关系优势; (2)没有足够的韭菜,难以吸引优秀的“割韭菜”者; (3)所吸引的普通割韭菜者,透支企业存量微弱的韭菜,双方都畏手畏脚,小本经营; (4)缺乏韭菜的收割与增长互相良性循环的机制。 2、四无企业的客户机会 强势企业在“韭菜”领域,基本上都处于“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阶段。 即使老司机五粮液、泸州老窖,似乎也有这些现象:由于没有科学工具的客观评估,“割韭菜者”被误解,被戒备,被突然驱逐。还有官僚主义,流程僵化,几乎没有“协同营销”,几乎没有市场服务。 合作并非全都愉快。 这,就可能形成“多余的客户资源”。 3、四无企业的转型竞争 (1)换一个战场,换一个竞争点。放弃、或表面不放弃而事实上放弃在产品品牌层面与强势品牌的竞争:打不过就不要硬撑。 (2)企业专注于建立对优秀的“割韭菜者”的服务力:吸引力+可持续发展力:建立“养~割”的良性循环机制,能满足割韭菜者的可持续收割。在战略层面,规划韭菜的动态存量。当深刻理解影响韭菜产量的各个因素,结合公司资源予以优化,建立生产与科研的战略,以“品牌架构战略~产品三维组合管理战术”,建立新的战略能力时,割韭菜不仅不减少存量,还刺激生长,是“增量性割韭菜”。这就给割韭菜者更大信心。也降低我们的风险。 (3)协同营销,提升所割韭菜的回报率。 4、四无企业成为“割韭菜者专业服务平台”的路径 (1)起点: 以品牌战略绘制蓝图,吸引优秀割韭菜者的支持。 品牌战略,是对割韭菜者的价值承诺,与相应的核心能力的规划:对“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地域品牌+国家品牌+制度品牌+……”,进行形象塑造、形象管理,吸引更多更优秀割韭菜者,营造良好氛围。而竞争者,迄今为止,还没有针对割韭菜者上升到品牌战略层面。 (2)刻意准备 企业定位调整,包括优化专业团队制度,流程,价值链等,而竞争者,几乎都处于“投机”阶段。 (3)战术套路:协同营销 这是竞争者没想到的模式——竞争者都处于“卖品牌经营权+简单服务”阶段。 5、管理九问 (1)割韭菜者的管理 谁来割?自己割?亲戚来割?关系户来割?能人来割?能人缴纳风险金来割? 运用“割韭菜者价值评估”工具来选择? (2)割的内容的管理 公司资产中,哪些是韭菜,哪些是麦苗?怎么评估? 以土地而判断?以气候而判断?以人力资源组织形式而判断? 误伤麦苗,无法恢复,损失有哪些,怎么计算? (3)割的数量与节奏的管理 针对每位割韭菜者,要多大的存量才能分批次的轮着割? 韭菜“割+长”的历史数据? 气候、肥料等因素? 怎样建立“单位时间割量”的“天花板+地板”? (4)核心能力管理 增量导向:以割来带动增长,总量增加,而非割一斤少一斤; 存量边际效益最大化导向:即将老化的先割; 资源闲置的先割:价值被忽视的,价值被扭曲的,升值空间较大的……
附录:韭菜模型工具一览 价值评估工具 价值链—价值网络模型 资产监测管理工具 资源匹配模型 “养—割”合作模式决策模型 核心能力规划管理工具 “挑战—应战”的反应模型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2885360921,电子邮件: zxwmkt@16.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