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舍弃浮躁 砥砺前行--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 常低头工作,却鲜有思考工作真正的意义。因而于工作中多滋生一些不良的习气:“工作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工作是工作,自己是自己”、不愿意为了工作“付出不亚于其他人的努力”……这种缺失,正是源于失去工作意义思考所致。稻盛先生的《干法》结合50年工作的心路与历程,深度阐述了工作的“干法”。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8日评论,焦虑是一种时代病。全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焦虑,而对中国From EMKT.com.cn人来说,这种群体性焦虑更为突出。一个世纪前,世界还定义中国人是“漠视时间的人”,现在却发现中国人甚至成了“最急躁最没有耐性的地球人”。“手机在响,电话在催;最爱‘快进’,狂点‘刷新’;做事最好名利双收,理财最好一夜暴富”。这种焦虑的心态,失去了对工作应有的态度与坚持,与现代所倡导的“工匠精神”相悖离。 浮躁时代的人们,往往把工作铬上“生存”的标签。诚然,为生存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仅止于此,那也纯粹停留在亚伯拉罕•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的“生理、安全需求”的低级阶段。而对工作全身心投入、倾注热情与长久坚持,则能不断升华个人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品味、素养与魅力,满足个人自我实现与超越的需求。 “八小时之外”,是把“工作”与“自己”分开的典型写照。多数时候,我们不愿意在非工作时间面对那些原本属于自己本份的工作。这正是由于个人焦虑的一种私心。工作中所倾注热情与自我投入的不足,很难让自己的工作变得像别人眼中所称道的“不平凡”。唯有消除或弥补“工作”与“自己”之间的差距,让自己喜欢、迷恋上自己现有的工作,做到像稻盛先生所提到“抱着产品睡觉”、“倾听产品的哭泣”,找到工作乐趣同时,才能变成“工作就是自己”。 《干法》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稻盛先生个人的经历,更是50年漫长的时间里能够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工作的坚持。不仅喜欢,更在于坚持。在此,我想到了47年赶考,82岁高中状元梁灏的坚持。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了后汉和后周。虽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正因为梁灏47年的坚持,才有了高中状元。读书与工作亦是如此。 我们为什么坚持不了?因为我们难以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工作对人的熏陶难以在一天、一周,甚至一年体现,就像一棵树每天都在生长,但你看得见吗?只有当五年、十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工作所带给人生的不一样的精彩。尽管如此,但成长过程中,对于工作小目标达成的惊喜,创新发现时的开心大笑,更是刺激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干法》让我感到:舍弃浮躁时代的焦虑,醉心工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塑造的不仅是个人的素养,更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199052146@q.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