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乳企制胜未来的三驾马车,借力全球推进高质量发展 产业的崛起,要么来自内部的突破,要么来自外部的压迫。这对于正处在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From EMKT.com.cn经济来说,无疑是最真实的写照,也是当前各行各业首当其冲的变革重任。7月初在大连举行的第十三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领导人再次深刻阐述了中国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立场和主张,并向世界宣示,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凭借这一坚定的决心,在给各国加速合作吃下“定心丸”的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中国乳业跟随“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的信心。 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到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制定的《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再到中国乳协联合20家乳企共同发布的《乳制品企业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宣言》,“增强我国乳制品产业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国家、行业、企业的共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中国乳业龙头企业不断引进全球的人才、技术、资源,科学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敏锐的全球洞察力也逐步显现。换而言之,中国作为全球消费最活跃的市场,国际化既是中国乳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整个行业新增长点的强大驱动力。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十字路口,中国乳企如何获得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动能,资源、创新、市场将是制胜未来的三驾马车。 整合全球资源,把基础打牢 世界奶源地区分布显著不平衡,全球原奶产量最大的26国原奶产量占全球原奶产量的76%。虽然中国是世界产奶大国,但相对于乳业发达地区,在漫长的产业链中,只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在整体质量上相距甚远。2018年国家统计局网络公开数据显示,从奶牛存栏、单产和牧场规模来比较,按照国际口径中国奶牛存栏434万头,略高于德国存栏419万头,平均单产7吨,在全球主要奶业国家中排行第七。数据分析指出,我国奶牛场的平均存栏规模11头,远低于奶业发达国家水平。而实际上,根据尼尔森研究数据显示,中国液态奶市场在2014-2021年进入新周期,期间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为6.7%。2018年,伊利更是以17%的市场增幅高增长领跑中国乳业发展,远超蒙牛及其他中小乳企。 很显然,中国乳业相对薄弱的产业基础,在政策推动下短期内无法实现结构转型。这就难以持续支撑起行业的稳定增长,也难以为保持高速发展的提供坚实保障。加强产业链上游牧场、奶源的拓展,把基础打牢就成为乳企的重要布局。事实上,国内乳企对此高度重视,持续加速拓展奶源建设。2018年年底,蒙牛以3.034亿的代价收购了连年亏损的圣牧高科51%股份,可以说这是国内资源的重要布局。而行业龙头伊利则更胜一筹,在保持国内奶源规模化、标准化领先的同时,沿着全球黄金奶源带,相继在亚洲、大洋洲、美洲等地进行了前瞻性布局。2019年3月,伊利再次发布重磅消息,收购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合作社Westland。据了解,Westland原奶供应量占新西兰原奶供应总量约4%,这将为伊利服务全球消费者带来稳定的优质奶源供应。整合产业发展成熟的世界黄金奶源地,对于中国乳企来说,意味着更为丰富的优质资源,更有利于大展拳脚。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