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论纷纷,中小企业救急,救命与救未来 2020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很严重,疫情的照妖镜前,百态横生,蹭热度的,传谣言的,胡说八道的,浑水摸鱼的,发国难财的,在经济和企业应对层面,更是“疫”论纷纷,各种担心揪心操心不放心,各种建议建言预判与拯救,中小企业是绝对的话题主角,焦虑、告急、挺住,加油,共克时艰是主旋律,有人心急如焚,也有人安之若素,有明白着的,有糊涂着的,更多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中小企业告急,急在今时今日?与其感叹我怎么这么难,还不如想想你是怎么变得这么难的,灾难中的反思是利器,不反思,不检讨,不改变,这次活过去,下次跑不了,等着救和等着死的结果是一样的。 中小企业现时之困是环境对企业领导力的清算、对企业治理结构敲响的警钟、对企业战略与组织能力的检验,也是对企业对人的价值认知和运营的考量,更是对企业与其价值关联者关系把握和对市场变化判断的测试,即使没有疫情促动的放大和提前,它们仍会发生,看不见、不想看,看见了不想改都救不了疾、救不了急,同样救不了命! 照镜子与看窗外,确定与不确定: 老张经常对企业说,好时要看窗外,差时要照镜子,看窗外看的是环境、是红利和机会、是自己成功中的运气成分,照镜子是检讨,是在战略框架下找不足,提能力,补短板,但很多企业正好搞反了,有点儿成绩先照镜子,越照看自己越美,越英明伟大,越牛逼,外部市场和环境一有风吹草动就怨天尤人,哭天喊地,张嘴要奶,疫情来了,生死考验来了,能不能过关不看现在,看过去,未来有没有,看现在! 坏环境是好企业的机会,但机会之前一定是对能力的检验,退潮之后不仅能看出来谁没穿底裤,连肌肉血管都看得清楚,能否经受住疫情的考验还是要靠“免疫力”,企业免疫力的内容老生常谈,一是你的战略,二是你的组织能力。 战略需要有目标、有逻辑性、有可行性,需要通过组织能力的不断累积和提升得以实现,更无法绕过价值,危机之下,你为顾客创造的价值几何,你与顾客的关系怎样、他们离开你有没有问题,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就能一目了然。而应对变化本身就是战略的一部分,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是你的计划有没有包含变化,你有没有在必经的主航道上预知风险并做好应对的准备,即使没有疫情,行业地震、政策风险、公共危机、企业危机你有办法有准备么?拥抱变化之前要先拥抱自己才能不被变化所左右,否则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投机者和流寇。 能力要在相对确定的框架下才有价值,这个相对确定的框架就是战略,只想着在策略上修修补补没什么卵用,临阵磨的枪多半是心里安慰,自欺欺人,护城河不是一天挖好的,能力清单、流程与方法、辅导与训练、执行与检讨都不可或缺,如果你什么也不做,那活着本身就是个奢侈的事情,这种“美好”的时光不多了,黑天鹅很多,市场的天空也早不是晴空万里,随时可能的一个霹雳下来就是真正的焦头烂额。 战略和组织能力不仅是企业成长的必选项,更是企业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利器,以确定对不确定,通常才能获得确定的成果,而以不确定对不确定,是赌博撞大运,输赢不论,难以持续是一定的,如新冠疫情这样严重的“不确定”,完全能让很多赌徒们的暂时的好运戛然而止。 大多数挺不过去的中小企业是死在现金流上的,这话有道理,但要往深了刨,现金流紧张,钱去了哪里?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盲目创业盲目开始,对自己过于自信,对市场过于乐观,对风险评估不足,创业不是一个谁都能玩儿的游戏,也许从源头上就错了,现在改,还来得及,你不改,环境逼你改,市场逼你改,优胜劣汰是法则,没有同情心,也不相信眼泪;二是前期赚到的钱用在了扩张投资、跑马圈地上,以牺牲客户价值和无视组织能力为代价的跑马圈地守不住,没有过冬的粮食和御寒的衣物,挨冻受饿很正常,人地皆失也不奇怪;三是没战略缺管理,有钱乱花(或者不会花),没钱喊救命,钱分散了,资源分散了,热衷于投机和直奔赚钱的结果,却对战略性投入和实现战略的关键驱动要素不屑一顾,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这教训是你自己早就选好了的结果! 中小企业要救,但怎么救、能不能救得了是个需要仔细思量的技术活,救急、救命与救未来大不同,前者更接近投机导向,后者才是战略和能力导向,对真正想回到战略轨道和使命方向上的企业来说,停一停很可能是好事儿,至于那些总想着救命稻草和灵丹妙药的,醒醒吧,天亮了! 人与关系: 人最能创造奇迹,但创造奇迹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怎么认识人,怎么对待人,即你怎么对待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 就员工之于企业而言,人是资本,不是成本,如果你把人当作成本,那人就一定会成为超高的成本甚至巨大的负担,你也不可能在将他们作为资本运营以获得增值的结果上下功夫,更不可能获得企业发展的持续成果,因为那都太慢,太难,你不会,也忍不了!即使人是成本,成本的存在也是为了产生价值,消减成本必须以是否影响客户价值为衡量标准,否则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人看起来是最容易消减的成本,却是最影响客户价值的要素。 危机来了,你能稳得住人,稳得住人心,才能稳得住企业,方法不是现学现卖,答卷是你早已上交了的,评判者是员工,市场和社会。 有人说中小企业开展自救就是要迅速与员工达成共识,建立命运共同体,共渡难关。命运共同体很扯淡,利益共同体却很关键,但那不是现用现造就好使的东西,你没有平常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分享机制和实践的前提,哪来的“兄弟们冲啊”的底气?没有利出一孔,哪来的力出一孔?利益是基础,从利益出发才能走向事业、走向使命,尤其重要的是,没有利益就无法建立信任关系,不信任是最大的成本,这是中国社会的病,也是中国企业的病,没有利益支撑,就无法建立有效的管理系统,也就无法做出客观评价,人才留不住,制度守不住,文化靠不住,在这种基础上谈什么共渡难关、谈什么转型发展都是掩耳盗铃、吃饱了撑的,自己骗自己容易,让别人真傻、一直傻比较难! 聪明的企业在抢人,愚蠢的企业在裁人,耍小聪明其实更蠢的企业在临时导演风雨同舟的大戏!此时绝不是对员工所谓忠诚度的考验,而是对企业的考验,那些带着浓郁江湖气息、按着鲜红手印的自降薪酬请愿书,貌似坚强感动,实则虚弱不堪,它很大程度上暴露了这些企业主和管理者们前期在治理结构、领导力、组织能力上的无能和无为,更有关键时刻拉人垫背找人买单的嫌疑!也许疫情过后不久,就会出现很多撕破脸扯破皮的劳动纠纷,那时的泪目不会再是感动,而是员工受伤之后哭得很伤心,受伤的当然不会只有员工,失去信任的企业即使能挺得过疫情,能挺住市场的清算吗?!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