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悉新趋势,把握2023年白酒行业的确定性 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判断发展趋势,要回归到白酒行业最基本的原理和常识展开推理,从第一性原理出发,直击本质,抓住事物的底层逻辑,从而推导出行业发展的可行性与可能性。 白酒行业的发展是附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其发展的本质始终围绕“物质、精神、社会”三大属性进行充分竞争。物质属性竞争即品类竞争,包括香型、口感、品质等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竞争即品牌和文化的竞争;社会属性竞争则是货币、人力、权力、智力、信息、媒体、渠道、消费者等资源的争夺;其中,对社会资源争夺的有效程度决定白酒品牌的成功率。发展至今,白酒行业历经多轮次竞争洗礼,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已从单一的市场争夺战演变为“物质、精神、社会”的全方位竞争。 竞争必然会引发变化,变化必然会激发矛盾,矛盾则会促进新格局和新趋势的演化。 趋势一:白酒行业已进入“缩量低增长”时代。 白酒是非典型快消品,其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消费者的基数、消费者的能力、消费者的意愿、消费用途和频次”,决定白酒的“量和价”。 从“量、价”维度进行整理,白酒行业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代。 2013年之前,白酒以“量”的上冲驱动行业增长,是典型的“增量扩容时代”。这一阶段,在基数较小的基础上,白酒行业“产量、销量、利润”超常规发展,被业内称作“黄金十年”。但彼时的繁荣并不符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而在三公消费禁令下瞬间烟消云散。同时,盲目“扩产增量”带来的是产能虚胖,影响白酒后续健康发展。 2013年-2017年,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经历了三年的去库存周期,这期间,白酒“产量”仍保持了一定的惯性上涨,但“价格”短期急剧下滑,政务消费消失让白酒“消费量”一度萎缩,被业内称为“存量竞争时代”。 白酒“量”的下行拐点在2016年-2017年到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规上酿酒企业白酒产量自2016年的高点(1358.4万千升),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715.6万千升;规上白酒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高点(1593家),逐年下降至2021年的965家。伴随“量”的下行,白酒销售收入由2016年的高点(6126亿)下滑至2017年的5654元和2018年的5364亿元。 随着调整结束,2018年起至2021年,白酒销售收入步入正向恢复性增长轨道,且利润增速高于产销增速。“量跌、收入微增、利润高增”的背后,唯一驱动力就是“价格升级”,当然,“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和2017年开始的酱酒品类超高速发展和高价入市不无关系。所以,这一阶段可称为“缩量上涨时代”。 2020年-2022年,白酒又经历了疫情、后疫情、疫情后三个阶段,对白酒的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白酒消费场景大面积消失,情绪恐慌下社交减少,白酒消费频次和消费量受到严重干扰而出现下滑,缩量愈发明显,白酒的社会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乏力,行业投资减少。缺少资金注入,价格上涨动能缺失,由价格驱动行业快速增长的势头短期被遏制。 由此可见,白酒行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量价”有着不同的特征。2022年,白酒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量缩”是既定事实,但随着宏观经济的触底反弹,为“稳价”和“价稳”提供了坚实后盾。不难判断,随着“缩量价稳”新周期的出现,白酒行业“缩量低增长”时代正式到来。 趋势二:竞争超级加倍、集中度加速提升。 集中度一词,在白酒行业屡屡提及,供给过剩和需求饱和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催生了白酒行业的整合和集中。但在疫情后时代,缩量低增长和价格上涨乏力的预期,预计会进一步推动白酒行业产生强烈且深远的分化现象。 首先,“多卖一瓶、少卖一瓶”的博弈论和长消论,使得“寻求个体增量”成为所有酒企保增长、稳增长的核心举措,竞争导向的内卷之路会愈加残酷。竞争加剧的先手棋来自于名酒,名酒基于增长考量,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往往会加速下沉、加注下沉。区域扩张、市场下沉、渠道下沉、产品下沉、价位下延,全国性名酒的强攻和降维“抢食”,会让众多区域性酒企受到更为严重的全面挤压。省级酒也会通过系列动作,向上对抗全国性名酒的压力,通过品牌和资源双重优势向下对域内弱势酒企进行绞杀,从而达到整合市场份额的目的。 其次,疫情影响远未结束。面对高位库存的客观事实,2023年去库存(动销)和恢复行业生机是必修课。但是,受经济和收入波动掣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滑坡、消费驱动力降档,预计会拉长白酒的动销周期,自然也会影响渠道回款的主动性和及时性。环环相扣,流动资金减少,必然会抬高企业的资金成本,加剧企业的资金压力,也会让部分企业陷入现金流枯竭、断流的境地。所以,疫情冲击余波,对抗风险能力弱的酒企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甚至是致命威胁。 竞争是常态,但竞争叠加疫情、缩量,产生了超级加倍效应,让行业分化的脉络尤为清晰。一方面,缩量时代,名酒的立体式竞争效能进一步释放,中小型酒企的竞争压强和经营负重会拔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堪重负者当然面临生死劫难。另一方面,具有极强抗风险能力的名酒、大型酒企的合并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2021年,11家超百亿酒企市场合并占有率已达到53%+),集中加剧,集中度加速提升。“抢市场、抢渠道、抢消费者、抢消量、抢份额”将会成为新时期竞争升级的注脚。 趋势三:“竞争白热化+集中度提升”下的白酒发展态势。 竞争胜负手的关键还是要溯源到白酒的三大本质属性:“品类竞争、品牌与文化带的位次竞争、社会资源的效能竞争”。 白酒发展至今,品类多元、香型林立,但基本面依然没有脱离“浓酱清”的三甲之争。有数据表明,浓香型白酒销量占比由原来的70%降低至50%左右,酱香型白酒销量占比由10%左右增长至20%左右,清香型白酒销量占比由12%左右增长至15%左右,整体呈现“浓降酱升清复兴”的态势。其他众多的细分香型、小众香型、特色香型,因缺少产业集群优势或品牌集群优势,仅能成为差异化的代表,而不能成为酒业的代表,无法改变行业格局。浓香参与竞争的升级之路是精品化、稀缺性、品牌化,酱香必须由品类模式向品牌模式和市场模式精进,清香需要发育出超大规模的企业和品牌集群。 显然,缩量低增长逻辑牵引下的全方位竞争,大概率会出现“区域性和地产酒地位松动,全国性和省级名酒品牌价值优势凸显,市场竞争由初级向高级过渡”的态势,强挤压、强分化的马太效应不可逆转。同时,面临酱酒“高烧退热”和“疫情寒冬”的双重现实,行业内外对白酒的投资更加理性和审慎,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是首选,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白酒新生品牌和新产品的培育环境变得恶劣,成功率降低。此外,浓、酱、清三大品类代表品牌之间的位次竞争,也会成为行业一大看点。 再者,政府支持和主导的白酒板块抱团、升级和优化,将成为产区竞争率先发力的起点,如川酒板块、贵州板块、江苏板块、山西板块等,甚至细分至某个产区,如邛崃、宜宾、泸州、仁怀、习水、亳州、汾阳等。政府资源的注入,以及龙头品牌和企业的引领,产业集群的张力,逐渐推动白酒向核心产区、超级板块集中,超百亿酒企、过千亿产区将是标配,且固有优势会长期保持, 综上所述,缩量竞争,受益最大的一方是“主流品类、名优品牌、龙头企业、核心产区”,边界之外的酒企和品牌,则需要深度思考自身的竞争战略,如何把自身长板拉到最长,如何最大化整合资源,如何做好经营,才能在这一轮厮杀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空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