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价格波动背后的秘密
导言 经常乘坐长途火车(15小时到60小时)的人往往会碰见火车上列车服务工作者推着小车售卖水果、餐食、土特产以及零食小吃等。令人惊奇的是,列车上这些售卖会自动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并有着奇妙的价格变动规律——这些商品有的价格始终稳定,比如一桶方便面,价格从上车到下车,都是6块钱或7块钱一桶;有的价格在短短几小时内发生巨大变化,比如餐车售卖晚餐,在正点时刻晚上五点到六点期间,一份晚餐价格25块钱;过两个小时后,七点到八点期间,同样一份晚餐,价格降为20块钱每份;再过两个小时,到晚上九点后,价格再降低为15块钱每份甚至10块钱每份。再比如火车上售卖的时令水果,刚上车时候,其单价是每份15元,列车服务工作者会吆喝“新鲜的水果,15块钱一份”,过几个小时,水果单价会降低为每份10元,再过几个小时,水果价格会变成“10块钱3盒”。这些现象许多人都经常碰到。那么,为什么有的商品(比如方便面,比如包装好的饮料)始终价格不变,而有的商品(比如火车提供的米饭餐食,以及时令水果)几个小时内价格连续变化? 一、马克思经典理论《资本论》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 《资本论》详细分析了商品,明确指出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立统一。并且马克思分析商品时候,采用抽象思维方法,把对象、现实、感性都“当做实践去理解”(参考: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I巻,第499页,人民出版社)。从这个基础理论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使用价值是商品有用性体现,具有使用价值者未必是商品,比如阳光,水,空气,这些自然存在的有用性是客观独立存在的;只有人劳动参与其中,以社会必要劳动时形成价值,才形成了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内在对立统一的商品。比如各种探险活动中,探险队员会在深山中捡到野生猕猴桃充饥,不用花一分钱购买,这是因为野生猕猴桃成长成熟没有人为力量和人类劳动参与其中,这种野生猕猴桃具有使用价值,能吃能充饥,具有有用性,但没有人类劳动参与其中形成的价值,因此就不用支付交换价值,就没有价格,就无需支付货币。但是探险队员下山后在路边碰到当地群众摆地摊,地摊上有一包一包的野生猕猴桃,公开售卖,十块钱一包。这种情况下,人类劳动参与其中了,当地群众进山摘取野生猕猴桃,进行清洗包装,付出了人类劳动,形成了价值,这十块钱价格表现了交换价值,是价值尺度体现。 二、经典基础理论对两个常见经济现象分析 从经典基础理论分析框架出发,我们来看火车上商品价格波动现象和背后的秘密。之所以有些商品始终价格不变,比如桶装方便面始终6块钱每桶,比如脉动饮料始终7块钱每瓶,主要是因为其使用价值相对稳定,其保质期相对较长。之所以有些商品比如火车上现做的餐食,以及时令水果,往往几小时内价格连续几次跳水,主要是因为其使用价值时效性。比如火车上现做的晚餐,当晚卖不掉第二天就变成剩饭,无法保证质量;比如时令水果,放几天可能就变质腐败,最后以直接扔到垃圾桶结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并没有就使用价值时效性具体分析,但给出了抽象思维分析方法。我们再分析刚刚距离说的探险队员上山充饥的野生猕猴桃,如果野生猕猴桃成熟后适当时间内没有被探险队员或山上其他动物比如野生猴子等吃掉,过了一定时期也会腐烂掉,丧失其使用价值。同样地,当地群众付出人类劳动,去山上摘取野生猕猴桃,包装好,在一定时间卖不出去的话,这些野生猕猴桃也会腐烂变质,无法食用,最后扔掉,这种情况下,随着商品使用价值(有用性)丧失,作为矛盾对立统一体的对立面价值也随之丧失,价值丧失意味着交换价值的凭据消失,交换价值实现不了,无法体现为交易价格,卖不了钱了。 当然,供求关系分析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经济现象,但解释力较弱。之所以解释力弱,是因为列车上是一个相对封闭环境,是一个相对垄断市场,乘客在列车上购物,就是列车上几个小推车,不能像在农贸市场上一样,买一根黄瓜可以货比十几家,最后还可以让卖家搭送几根蒜苗。 相对封闭的相对垄断市场,是一个交易环境限定变量。但这个变量对分析两个经济现象来说,属于外生变量,不属于内生变量。内生变量关键因素还是使用价值时效性,就是在农贸市场,一大清早的西红柿价格和傍晚的西红柿价格也变化很大,许多有卖菜经验、勤俭持家的群众,都懂得晚上下班后到农贸市场去看看,天长日久能节约生活费用。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