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汤臣倍健真的在“衰退”,还是在被“唱衰”? “而立之年”的汤臣倍健自2024年三季报发布后,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众多的公众号、自媒体就一直不断地推出汤臣倍健在衰退等小作文。在其2024年度预报发布后达到了高潮,现在3月22号其年报正式发布后又来了一波。从近几个月针对汤臣倍健的诊断、质疑、批判的文章来看,有就事论事者、有断章取义者,亦有盲人摸象者。大体上有几类观点: 1、业绩大幅度下滑,不管线上线下均呈现近30%左右的跌幅,自2023年94亿的营业规模跌至2024年的68亿。第三第四季度的利润更是自上市以来史无前例的经营性亏损。 2、止步于百亿规模的临门一脚,遭遇了大企业撞墙危机。市场份额“超越直销巨头安利”和追求“突破百亿营收规模”几年来一直是汤臣倍健决策层的夙愿。但如今却事与愿违。 3、行业竞争模式剧变,汤臣倍健面对当前的困境已经黔驴技穷了。为此论调,引动了汤臣倍健向抖音平台出发了关注公函(“秋X健康汇”公众号推广已证实)。其实这大可不必,作为行业顶流企业,接受质疑与批评也是胸怀的体现。 4、国际化战略马失前蹄。境外收入不12%,LSG澳洲收入下降,欧洲市场受阻,海外市场的本土化运营水平受质疑。 5、科学背书体系与产品和市场创新能力受质疑。品牌老化、产品创新的研发投入不足,依靠营销From EMKT.com.cn驱动但市场差异化不明显,以“健力多”、“蛋白粉”等核心大单品的市场表现严重下滑。 6、资本市场对其失望。其一是由于业绩不佳被踢出明晟(MSCI)指数。其二是公司的市值与股价仅高峰期的1/3,严重伤害了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其三是高管薪酬受指责。对其中几位董事会成面的高管(除董事长本人外)的年度薪酬在500-800余万之间,有公众号文章对此以《汤臣倍健投资者怒了……》、《汤臣倍健第四季度继续巨额亏损,应该是真急眼了》等为题表达愤怒。 要想评价一个公司,尤其是行业标杆企业的发展前景,非对行业躬身入局者不能得其要领,很容易陷入行业看热闹还不嫌事大的误区。必须了解企业战略、行业格局、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等诸多宏观因素。诚然,这些分析好象都对,数据表现也指向这些结论。但直接武断地得出“衰退”的论调,窃以为过矣! 1、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与企业掌舵人的经营理念与战略定力息息相关,这会根植于一个企业的血脉之中。任何一家企业都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塑造经营理念,用理念来驱动行为”。至少从汤臣倍健上市以来,我们从公开的渠道获取的信息是,其一直在践行“科学营养”与“为家人和朋友还来更多全球高品质营养品”的品牌理念。从笔者从业二十几年一直作为与汤臣倍健同业企业陪跑的历程中所观测到的是,其战略定力几乎从未变过。 2、从公司的战略定力和资本市场回馈表现而言,其一,汤臣倍健的实际控制人是在A股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不以减持股份而靠创利润进行分红的方式来获取财富的企业家。有不少企业在上市后疯狂开启减持之路,甚至就是奔着卖公司去的。而梁老板只在2015年减持过一次约2000万股。其二,汤臣倍健的营业收入从上市之年的3亿多增长到2023年的94亿,其业绩表现超越的国内所有的同行成为行业标杆,并一度成为全球市场最高的营养补充剂类上市公司。其三,汤臣倍健在上市15年间,累计分红超过83亿,超越了其79亿的总融资额。这种表现与定力,足以挤进A股上市场公司TOP10%之列。而对其高管薪酬的质疑更无必要,作为一个营收近百亿的公司,高管领个几百万的薪酬是再正常不过了,况且根据2024年的周报,其业绩表现不佳的前提下,众高管薪酬也直接腰斩。 3、从汤臣倍健的发展历程来看,并不是其第一次遇到发展的瓶颈。在其发布的2016年财报中,其营业收入为23.09亿,仅比2015的营收增长1.09%,当年净利润较2015年下滑了18%,当时也有不少的质疑论调,其内部经营团队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其经调整再出发后,直接向百亿营收的目标进军。 4、其构筑的品牌护城河依然在同行巨头中有比较优势。其一,汤臣倍健的市场占有率依然以近10%占据行业第一。其二,实体线下渠道中,汤臣的产品是为数不多的能渗透到“老少边穷”的下沉市场中的品牌。其三,汤臣倍健是线下零售实体“不得不卖”的品牌,曾经有位区域连锁的大佬说“我们连锁卖汤臣产品,他就是个品牌,我们不卖他的产品,他就不是个品牌”,但时隔一年之后,该连锁还是热忱地邀请其系列产品进驻其门店,因为架不住消费者需要与认可。其四,从线上平台的而言,若干年前,时任阿里巴巴CEO张勇在访问各营养消费品企业时,该行业仅有汤臣倍健与健合集团是其受访对象。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5、从汤臣倍健的经营团队的眼光、判断力和敬业精神来看。其一,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形象代言人的选择及时机就可见一斑,无论是首次请奥运冠军刘旋,还是聘请篮球巨星姚明都展示了其超前的眼光,尤其是对冬奥冠军谷爱凌的签约更显神来之笔。其二,汤臣倍健的营销团队是同行中最具抗压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正因为其团队的付出,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读,就是凝结了更多的“人类劳动”。钱也给到位,事也干得多,所以其成为行业的标杆是必然而不是偶然。就算其中有滥竽充数者,也不影响我这个同行对其的正面评价。 6、从业内人的交流信息得知,汤臣倍健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作调整,并非某些评论所说的“没招可用了”。比如“三合一”的架构调整,大规模地开启团队的“瘦身”计划,新功能产品的创新研发与申报。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