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国电子电器巨头的业务重组、品牌发展战略给中国企业的启示 根据<<商业周刊>> (Business Week)和全球权威品牌专业顾问Interbrand公司(www.interbran.com)最新的品牌价值评估,在全球消费电子和家用电器行业,目前处在领先地位的是日本索尼(Sony)、韩国三星(Samsung)、荷兰飞利浦(Philips)、日本松下(Panasonic)、德国西门子(Siemens),它们分别以150.15亿、63.74亿、49.0亿、34.9亿、10.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分列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第20、42、55、72、98位。飞利浦、松下的品牌价值有所下降,日本的三菱、日立、东芝、富士通、三洋、夏普,美国的惠而浦、美泰克,瑞典的伊莱克斯、韩国的LG等尚未能上榜。 在全球经济不景的情况之下,三星逆势而上,超越了不少竞争对手,位居行业老二的位置,并且在声势方面压倒了老大索尼,被《商业周刊》好好的表扬了一番。而韩国的另一巨头LG也有不俗的表现。这两家韩国巨无霸级的大型企业在大刀阔斧地进行业务重组以后率先走出东南亚金融危机所造成的阴影,成为韩国企业改组的楷模。当日本一些同行的业绩还在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下,韩国的三星和LG已经走在了数字时代的前头,成为引领潮流的新锐。中国家电同行在日本泡沫经济和经济神话宣告破灭之后,转而学习韩国的经验,很多企业的发展,过去、现在都带有模仿的痕迹。但是,中国的企业到底有没有学到精髓呢? 众所周知,日韩的综合商社模式曾经为世人所称道。东亚地区的地缘相近,韩国企业也曾经很虔诚地向日本企业学习,搞大而全,表面上业绩斐然,但是1997年金融风暴一来,很多韩国巨型企业应声倒下。三星、LG也经历过1995年世界半导体产业倒退、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痛苦挣扎,现在仍然健在,并且快速增长。相对与日本企业来说,韩国企业没有歧视性地对待市场,勇于并且快速地壮士断臂地剥离亏损和非核心业务、新颖专注品牌定位,这些都是过人之处。 三星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在韩国大丘的"三星商会",早年所从事的业务主要出口韩国的干制鱼、蔬菜和水果到满洲里和北京,可以说是贸易起家。1948年在汉城成立的三星物产公司标志着三星开始全面的国际贸易。1951年1月将公司移至釜山,并成立了三星物产株式会社。从那时起三星开始通过进入生产工业。 在1953年它开始通过成立CHEIL糖厂 (现在是第一制糖) 以国内采购代替进口;几乎在同时,三星成立了第一毛织系统并开始了韩国自产布料的时代。 1969年,三星电子公司成立。从技术、劳动力、附加价值、出口展望等方面来看,在当时的经济形式下,电子工业是那时最适合于韩国国情的产业。三星还成立了韩国化肥生产公司 (现为三星化学公司)。 三星追求在几大主要工业领域的扩张并开始成为韩国企业的领导。 在70年代三星为几个未来战略性的工业领域奠定了基础:重工业、化学和石油。1973年8月三星提出了"第二个五年管理计划",包括在重工业和化学领域的集中投资和设置造船部。也在这十年,三星建立了几个其他的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1974),三星造船厂(1977 当三星收购了大成重工业公司后),和三星精密(1977,现在为三星航空工业公司)。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