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实效的CI--中国CI发展探索 CI引入中国时间不长,还未像“欧美型CI”、“日本型CI”那样,有适合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型CI”,中国的CI之路应该如何走?我有“实效CI”之观点。 当代社会,凡事讲求效率,追求实效。何为最好?最适合、最有效的即为最好的,我认为,在CI方面亦是如此。 “实效”就是指要有实际的效果,落实到CI 上就是要真正起到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 研讨中国型CI首先要界定一下中国CI的“管辖范围” ,亦即它的深度和广度。 从广度来看,CI学派将CI作为一种完整的经营战略,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活动都纳入CI体系进行运作。但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形成了两个基本类型,一是站在管理的角度上侧重于内部文化建设,重点在于内部的理念系统的整合与教育、训练上,即“日本型CI”。二是站在对外传播的角度,侧重于企业的对外传播,重点在于旨在扩大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公众形象的公关活动、事件行销之策划与视觉形象的整合传达方面,亦即“欧美型CI”。 这与不同民族文化特点从而不是管理风格、方式密切相关。 美国人讲原则,爱“照章办事”,比较“死版”。对外,把重心放在了市场上,内部的教育训练也主要是围绕市场而进行的专业技能训练居多。对内,他们有详尽的管理制度,靠制度管人。日本人则偏重于靠文化管人,爱“按理办事”(伦理道德),也很“死板”,所以他们特别重视内部的文化建设,重视理念的整合与道德规范的统一,从而BI也主要是指道德规范。 先谈谈对中国人的管理。中国人最难管,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比较“死板”,所以比较容易管理,而中国人往往比较“灵活”一些,比较有“主见”。你让小孩子去买瓶A牌酱油,日本小孩和美国小孩买回来的都是A牌,而中国的小孩常常买回B牌或C牌,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看人家也买B牌(C牌)的啊。” 日本人和美国人请人吃饭用方桌,因为他们比较“死板”,几个人吃饭都能提前定下;中国人用圆桌招待客人,因为说要来的客人不一定来,说不来的往往又来了,所以来6个人匀一匀是一桌,来10个人挤一挤也是一桌。 通过上面对中国人性管理的简单举例,我们中国企业在实效CI操作当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在CI系统形成的过程中统一思想。 如果你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思想,那么,在今后的推广执行过程中,就会受到阻力,即使你做的是正确,基至他(她)也认为正确,但执行的时候他(她)往往会说:为什么要这样,我觉得更……话会更好。 这也是许多中国CI执行不力、缺乏实效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企业往往是总公司一个理念口号,到了分公司常常发现,要么被改动字眼了要么又加上一句;总公司一套道德规范标准,到了分公司又出来另一套标准;总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视觉规范手册,到了分公司颜色、字体往往会被改动,因为“我觉得那个颜色(字体)不如这个好”。 所以中国的CI要确保其实效性,一定要采用广泛参与、多听取大家意见、提案拿与大家多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而中国企业的老板往往不喜欢这样做,常常喜欢按自己意愿办事,所以在CI操作中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样才能保证CI的实效性。人们只对自己参与的事物感兴趣,中国人尤其是。 2、由于中国企业“人治”现象比较普遍,所以,企业的理念、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往往就是企业老总个人性格、道德价值观的放大,因此,CI操作中深入分析企业老总的性格特征,挖掘老总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第 1 2 3 页 下页:中国的CI应如何把握侧重点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