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者无疆——谈“中国营销传播网”的现实价值 编者按:黄江伟先生是我们网站的专栏作者(专栏: 黄江伟营销感悟(http://www.emk.com.cn/column/huangjw/)),我们刊载他的这篇文章并无任何得意或满足的意思,而是在得到一些鼓励的同时让我们感到更大的压力。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提高。谢谢大家,我们会用更好的内容和服务来回报大家一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说起对中国营销传播网的关注,可能还是起于去年辞职在家休整的时期,因为计划为原供职的特丰药业写一本离职随感,所以上网搜索一些关于营销、管理类的网页。在搜索的网页中我发现有不少务实、精彩的文章来源于同一个网站——中国营销传播网。于是在继续关注中逐步喜欢、欣赏这个网上营销、管理的家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约网站的多产专栏作家何足奇先生小聚。初次谋面的我们当然有许多关于网站的话题,与何先生的小聚也使我仿佛了解了中国营销传播网的魅力所在。中国营销领域到底缺什么?不缺舶来的理论,不缺“拿来主义”,缺就缺在对营销的现实认识,缺就缺在对营销的认真感悟。“人类一思考,上帝都会害怕”,中国营销传播网正是凝聚了这样一批“思”者,他们不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他们在思索成败背后所掩藏的规律,他们在思索国外营销理论的本土化应用;他们在思索中国营销现象兴衰的故事……正是被这种思索所吸引,我也从三、四月份开始将自己的一些认识及体会整理成文,并有幸在后两个月的时间成为了中国营销传播网的专栏作家。 中国营销传播网准确地定位应该是一家企业网站,但她与朱玉童采纳的中华营销网(编者注:网址:www.chinam-ne.com,目前此网站已无法访问)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建立了一个沟通、交流、互动的平台,而后者已经为企业标榜成功的窗口。目前中国营销传播网之所以拥有如此多的受众,我认为与她拥有以下一些明显的特征有关。 1、身边的案例 众所周知,国外MBA讲究案例教学。但目前我们在读MBA期间,依然在讨论马克或约翰的案例。而在中国营销传播网的一些成败故事是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讨论范围,这无异为我们了解各个行业的共性与差异提供了很好的鲜活案例。 2、平视的眼光 在中国营销传播发表一些文章后,有一些财经类的刊物向我约稿,我都委婉的拒绝了,不是我不想在这些刊物发布文章,我只是觉得自己的有些观点还不很成熟,有些甚至只有灵感突现,所以通过网站可以与网友有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并借此对自己的一些论点再行完善。我喜欢用一种探索者的目光去感悟营销,而不是用一种成功者的姿态俯视受众。《商界》、《销售与市场》我以前都挺喜欢看,可现在越来越担心它们会不会成为“成功人士”炫耀的天堂?当为了成功而粉饰时,成功的真正经验往往并没有被很好的总结。 3、闪光的片断 中国营销传播网的许多文章,从文法而言并不严谨;从文风而言并不潇洒;甚至系统、理论性也并不是很强。但我喜欢、欣赏她的朴素;喜欢、欣赏在每一篇文章背后闪光的东西。闪光的感悟是许多人长期实践的真知,这不就是一个个人与企业存在的真正价值吗? 4、学习的互动 读书学习是传统增长知识的手段,但理论形成往往要经历从现象→热点→讨论→观点→争鸣→总结→成为理论,所以一个理论形成的过程有时往往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而我们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我们用一些已明显与现实不符的理论去指导我们已日新月异的现实,中国营销传播网的互动魅力正是体现了网络的优势,一篇文章出去,点击率如何?评论怎么样?得分如何?很快就可以从未谋面的网友那里得到答案。也因此增加了许多了解他人成功经验的捷径。 5、广泛的视角 俗话说:他人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营销传播网的涵盖领域是十分广泛的。每个行业都有其鲜明的特征,保险公司的培训、保健业的广告、IT界的创新管理、家电的促销管理……做个有心人,从各个行业汲取对本行业、本企业有益的经验,那么中国营销传播网对我们而言就是教科书、交流园、争鸣角…… 6、鼓励的动力 网络的力量是使人的思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当年文学原创网站—榕树下之所以火爆,就是其打破了传统文学媒体发表的条框,让每个人能够体会到关注的乐趣。应该承认每个人都是有虚荣心的,我可以明显感到自己的笔耕比以前勤奋了。我相信这种鼓励的褒奖使人产生思索的动力。从传播的角度而言一个人周边的关注范围也是十分巨大的。中国需要自己有地域特点的营销理论研究,我注意到一些专栏作家也陆续有专著推出,这对中国营销界是十分有帮助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