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通吃VS医药分家 近来,医药界开始出现医院开药店、药店或药企建医院的医药通吃现象。 同仁医院开办的怡然堂药店就坐落在医院马路的对面,朝阳医院的和寿春药店则开在其东门崇文区东打磨厂街的原同仁堂制药厂马上就要拆除搬迁,几年后那里将新建起同仁堂崇文医院。这类情况在重庆、南京、西安也都开始出现。以上现象,可以用中国的老话“肥水不流外人田”来概括,也可以将其定性为医院、药店和药企为扩大企业规模而进行的资本扩张。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医药分开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可为何在这节骨眼上,他们反而越走越近?不但医院开起了药店,连同仁堂这样的老字号药店,也不惜血本,拆屋搬迁,“大动干戈”地找家医院投资办起来。难道说他们要变着法的让医药“不分家”?对此,朝阳医院的副院长张健解释说:现在有不少医院都建立了医疗集团,药店应该是集团的一部分。其实,细细想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WTO日益逼近中国的大背景下,医药界这些动作虽然新鲜,但与频频上镜、新闻不断的家电、IT等产业相比起来,似乎又不值得一提。医院开药店,药店建医院是形势所迫,医药界与其他业界一样也正面临着WTO将可能带来的冲击,在国外医药巨头登陆中国之前,做大做强是各个行业的心声,医药界也不例外。 前不久国家经贸委颁布的医药行业“十五”规划就指出:医药行业“十五”期间发展方向是,加快由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迈进,总方向是“由大到强”,发展重点是“着重于内涵发展”。由此看来,医药走近不仅是WTO所夹带来的冲击波,更有政府层面上的因素。 除了做大做强抵御来自国际的威胁外,毋庸置疑,各行业集团化的“怪风”也吹到了医药界。医药界各位企业家心里也有一个梦,都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化企业。因为在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中,企业的规模越大,其产品、服务质量也就越可靠。现在很多企业都在拼命上新的产业,如果说医药业的医药通吃是要在主观上培育新的“产品”,那么客观上也是要巩固和提高其他产业在市场上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医药走近的根本,也可能是利益驱使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医院在中国就如同邮电、保险业一样,也有着较大的垄断性,其中的丰厚利润业界精英是不会不明白的。而药店的毛利率更是高达20%-40%之间,与家电流通最多3%-5%的毛利以及制造业的微利相比,可以称得上是暴利。如此诱人的蛋糕,在业内游弋的企业家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