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保健品如何赢得信任? 面对充满失望情绪的中国保健品市场,曾经默默无闻的洋保健品厂家开始发力了。他们将靠市场渗透、搭建新平台和科技力量去博取中国人的欢心 在经受住脑白金的强烈诱惑后,北京联合大学的王先生去年底交了101元成为安利的会员,半年来,他在这家店里消费了5、6千元用于购买该公司的钮崔莱营养补充剂。 现在,有多少像王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在花钱买洋保健品呢?据美国著名的NPD市场调查公司统计,在100个购买保健品的中国人中,大约有15人是在买洋保健品。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里还将不断上升。 尽管去年中国保健品市场整体缩水15%,但由中国银行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表明:近5年来国外保健品在中国的销量却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截止到现在已有38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获得了我国卫生部的批准(已有25个产品转境内生产)。 也许就像谈恋爱一样,当你对花枝招展的旧情人彻底失望时,你会发现,原来身边还有更好的。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保健品市场的黄金岁月,大批广告催动了人们的热情,但好景不长,三株、太阳神等中国保健品厂商纷纷倒下,留下的是一地丑闻和破灭的神话。现在,那些雄心勃勃的洋保健品厂商正努力想打动中国消费者那颗已经麻木的心。它们是靠什么来博取他们的欢心呢? 安利可能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洋保健品厂家。当时是1992年,安利一度曾以”疯狂传销“和优厚的退货制度而闻名。但受1998年中国政府禁止传销政策影响,安利中国公司在对营销队伍进行大规模整顿后开始了伤筋动骨的转型,营销模式由传销转向”店铺直销+营业代表。“ 现在,一项即将执行的旧政策却使更多的洋保健品厂家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1996年卫生部颁布规定,到2004年1月1日后所有中药保健品即药健字将不允许在市场上流通。据中国保健食品协会会长庄林根介绍, 200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大中药保健品的整顿工作,目前已撤消了1959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号。也就是说,截至2003年底,在我国的3000多种保健品中将有一半不得不撤出战场。 当然,更深层的原因还在于中国保健品市场成熟度低和产品功能单一。6年前曾因选择伙伴的失败被挡在了中国市场门外,如今又卷土重来的健美生副总裁杰米·康迪说:“我们这么执著于中国,原因是美国、加拿大的保健品市场成熟度为100%,而中国市场成熟度仅为25%。所以这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另一家医药巨头拜尔公司的一位中国负责人则认为,尽管大陆保健品企业多达3000多家,但几乎有多一半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改善记忆三大阵营里,其广告宣传给人的印象是”包打天下”的灵丹妙药,但功效显然要大打折扣,并且缺乏针对专门人群的单一的保健品,所以这个市场还很大。 也许正因为此,目前已有20多家知名保健品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租赁等形式,在中国安营扎寨。而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还有100多个洋保健品在卫生部等待”食健字”的批号,”听说它们都很有来头。”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