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TO之后重新思考民族工业 民族工业是我们在入世前后经常提到的一个词,但是,一些错误的民族工业的观念如果不纠正,就会使我们背上一个很沉重的包袱,这种情结往往会导致我们在全球化中不能利用机会,而是失去机会。 合资门坎上的民族工业 前几年,外国一来投资,往往就涉及到民族工业的问题,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们自己很被动。 比如当年北京的牡丹彩电,牡丹在全国也是曾经排到前三、四名的企业,后来松下想要合资,他们提出一大堆条件,松下接受不了,后来就跑到天津、山东去和别人合资去了。当时和牡丹竞争的很多二流、三流的彩电厂在几年中先后走了合资的道路,结果牡丹呢,咱们这个曾经名列前茅的企业,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民族工业的核心是产品还是资本? 北京的燕京啤酒也鼓吹自己是民族工业。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工业?如果说产品和技术是民族的才算民族工业,那燕京啤酒怎么能算是民族工业呢,啤酒是外来货、舶来品,根本不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如果说资本是民族的就是民族工业,这个倒还讲得通,但是北京燕京啤酒后来和北京控股一块儿在香港上市,80%的股权是境外的,更谈不上是民族工业了。 民族工业是保护出来的吗? 很多企业在用这种方法鼓吹自己,好象自己是在为民族争光,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对于我们的国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没有意义。国家的发展,要落实到实干上来,要实事求是,而不是整天空谈民族工业,保护这个,保护那个,结果都没保护住。不信你们看,凡是喊得最凶的要保护的,今后都保护不了。 我对汽车工业一直是持批评态度的,汽车工业保护了这么多年,怎么到现在入世以后,咱们的汽车还是挺不起腰杆,已经保护了这么多年,究竟还要保护到什么程度、还要保护到哪年。 为什么不保护民族消费者? 当大家都在叫嚷保护民族工业时,却没有人说要保护民族消费者。就是因为保护了所谓民族工业,我们的消费者不得不要拿出2倍、3倍于国外的价钱买汽车,而我们的收入只是人家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凭什么这些所谓民族工业的利益是民族利益,而我们消费者的利益就不是民族利益呢?难道我们13亿消费者不是民族吗? 跨国公司的国籍越来越淡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设置经营网络,在全球发展,全球经营,跨国公司的国籍越来越淡化。 比如,我们的手机,现在用得最多的可能是诺基亚,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诺基亚在芬兰的销售额,占它在全球的销售额的多少?在诺基亚的全球市场里,第一是美国,第二中国,将来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排第一,而它的母国芬兰市场只排在它全球市场的第九位,所以,诺基亚绝对不愿意强调它自己是一个芬兰公司。它的一位副总裁有一次开玩笑说,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人到了芬兰,看到芬兰有一个大牌子,芬兰诺基亚,中国人会发出疑问:诺基亚是中国的,怎么变成芬兰的了?他希望中国人认为诺基亚公司是中国公司,而不是芬兰公司。 我经常对一些外国公司进行各类调查,有一次在宝洁公司,公司的CEO是荷兰人,我说“你们美国宝洁公司怎么怎么样”,他说,“我们宝洁不是美国公司,我们是国际公司。”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