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集看成功企业三要素 今年春天,中国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情,那就是“中集冲击波”。 总部设在蛇口的中国国际货运集装箱集团公司,仿佛是突然冒出来的一个“奇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个公司的总裁麦伯良在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里亮相,爆出了令国人兴奋的新闻:这个集团如今占有世界集装箱市场38%的份额,并且在本行业居于主导地位。 在举国上下都在谈论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企业。 今年5月,在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我写了一篇很长的研究报告,发表在5月30日的《经济日报》上。 中集的经验给了我不少启示,也再次印证了我的一些想法。 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好企业?或者说,企业具备哪些条件才算是成功的企业? 从中集的经验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好舞台——恰当的所有制结构和资本组织结构。 好演员——称职的、出色的经营者。 好剧本——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如何才能搭建好的舞台——好的资本组织结构? 总原则是“匹配”。不是离开企业的实际,去抽象地争论什么好什么坏,而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看怎样的资本结构和自己相匹配。作为股份制公司,中集的成功体现了三个重要的原则。 第一个是股权制衡原则。 在国有企业做股份制改造的时候,如果仍然是“一股独大”,那么很可能是“独大”的国有股说了算,就会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况,表面看是改制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新的机制。中集在改制之后,是三个股东,招商局占45%股份,中国远洋航运集团公司占45%股份,丹麦一家外商占10%的股份。于是,在招商局和中远这两个大股东之间就形成了制衡的关系。 在股份制企业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出资的股东不是把股份制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有可能在决策中损害整个企业的利益和小股东的利益。有了制衡机制就比较容易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个是“共同语言”原则。 中集公司由于其产品的特点,一开始就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这就要求它的各个股东都熟悉国际经营。不然的话,大家的“语言不通”,就很难及时形成正确的决策。恰好,中集的三个股东都是熟悉国际市场运作的。招商局是多年在香港进行市场运营的,中远集团本身也从事国际航运业务,而丹麦的宝龙公司也是一个国际化经营的公司。 正是这三家股东有共同语言,所以十几年来他们在决策中没有发生重大的不同意见,降低了决策成本,提高了决策的效益。有些公司之所以经营不善,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个股东之间缺乏共同语言,几乎作任何决策都需要大量的磨合工作,但这中间付出的巨大成本却往往被人们忽略了。 第三个是“资源整合”原则。 中集公司并不是一建立就经营得很顺利。前期曾经处于亏损的状况,转折点是中远集团的加入。应该说这是招商局和中远集团两者做出的正确决策。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除了上面说的那两条之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中远的加入有效地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中远的入股,不仅是进来了钱,扩大了股本,更重要的是中远是集装箱的用户,它的加入就带来了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市场。中远是世界排名第五的国际航运公司,由于中远使用中集的集装箱了,跟着世界其他的航运公司也就开始向中集定货了。 把这三个原则综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悟一悟组织资本之“道”了。 市场经济和小农经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小农经济只能靠自己的“钱”发财,市场经济既可以靠自己的“钱”发财,同时也可以靠别人的“钱”发财。靠别人的“钱”发财,不是把别人的钱攫为已有,而是实现自己的资本和别人资本的联合。但是,资本的联合是钱的联合,又不仅仅是钱的联合。因此,不仅要从钱的角度考虑问题,更要从钱的拥有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这就是外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合作的时候,非常注意合作者的状况的原因。 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他即使拥有再多的资本,也是不可靠的,合作起来也是难以成功的。除了诚信的问题之外,还要考虑资本拥有者的三个方面:他投资的真实意向,他的理念如何,他拥有的其他资源。最理想的资本合作者应该是:投资意向互相基本重合,理念彼此相同或合拍,大家拥有的其他资源可以形成优势互补。 一句话,在考虑资本结构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考察资本拥有者的关系。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