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店价格竞争利弊之浅析 2000年12月7日,位于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南端的宝丰药品总汇刚刚开业,就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总体价位低于同行40%-50%,此举立即引起顾客和同行的极大关注,并迅速在哈尔滨燃起药品价格大战。这一大战的硝烟,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四处弥漫。这说明一方面,药品生产供过于求的矛盾不断在零售领域显现;另一方面,药店之间的竞争已呈现白热化,开药店不再是稳当赚钱的买卖。那么,为什么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打起了残酷的药品价格大战?药品价格大战对医药行业带来的利弊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时有必要弄清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据卫生部专项调查显,90年代以来,全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以年均21.4%的速度递增。其中,医疗机构处方用药和社会零售药品消费额年平均增长19.7%和41.1%,人均医疗药品消费水平年平均增长20%,卫生部门的每门诊人次和每床日药品收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22.9%和25.2%,我国医疗药品消费总额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达50%以上。 药品费用上涨过快,是有很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其中药品价格上涨是最主要的原因。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过乱,造成流通费用过高、层层加价等流通问题;药品生产过剩造成过度竞争、引发药品回扣等问题;以及药品定价不合理、甚至“虚高定价”等药品价格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1、药品生产企业定价不合理 药品生产企业虚高定价是药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生产企业虚高定价的目的是,扩大让利空间,使药品流通通畅。药品生产过程比较复杂,技术性较强,政府物价部门很难确切掌握各类药品的真实费用消耗,对药品的报批价格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控,使生产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有机会将广告费等名目繁多的促销费用计入成本,使药品名义成本高于真实成本,形成产品销售的让利空间。由于药品生产的暴利,许多人都拼命地争夺这一相对确定的市场,实际上药品生产的买方市场早已形成,这就迫使生产厂通过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强占市场,为了销售不择手段,从而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天使人格的扭曲和广大老百姓的损失。 2、流通领域的层层加价 在我国医药市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放宽,加上地方政策的保护等多种原因,产生了大量医药流通企业。目前,医药批发企业低、小、散、乱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全国共有17000多家批发企业,其数目与全国县级医疗机构相等,数量众多而且分布不甚合理。企业数量众多导致竞争的激烈,低水平的经营导致竞争的无序。它们想要生存就只能把药品“倒来倒去”,在“倒来倒去”的过程中商家的层层加价导致了药品价格的上涨和高额 “回扣”风的盛行。 3、医院的高额回扣 医院的收入由三大块组成,即政府投入、技术与劳务收入、药品收入。但是,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长期不完善的情况下,随着财政补贴的逐年萎缩,技术与劳务收入又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迫使医疗机构将其补偿重点放在药品加成收入上—— “以药养医”,就是多开药,开好药,增加药品的差价收入。这样,生产厂商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产品让利空间,使用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利用非法促销手段,与医疗机构联手拉动医疗药品费用上涨。于是医疗药品市场的作用机制出现逆反现象,竞争的结果不是降低价格,而是使价格在竞争中越抬越高,高价格带来高回扣、高利润。结果,必然是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公费劳保医疗享受者的集体主义意识的淡漠也是药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