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疑海尔的质疑 在美国一个期刊对海尔一点疑问的带动下,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舆论以及学术理论界对海尔掀起了长时间的所谓的“质疑”,问题点主要集中在海尔的多元化模式、流程再造、关联交易等领域。 实际上对这些领域的探讨没有带来更大的迷惑,相反却起到了一个释惑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的新拓展,疑问点正是海尔的创新点,展开这些带有疑问的创新点,让中国企业包括家电企业看到了挡在企业发展面前的理论及实践障碍,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思路。 中国的企业发展正处在有小到大,由单一到多元发展的关键转折期,也就是有单一产品投资的企业转化为具有综合投资功能的大的企业集团。 这中间关键的转化点就是大的企业集团怎样打造自己更为经济的管理现有投资与发展将来投资的管理模式。单一的管理一个产品投资的模式已经不太适应中国企业的发展阶段了,中国企业到达了一个规模扩张的高原平台。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增长极限。 大的企业集团为什么在快速增加产品门类,进入新的产业的同时却步履蹒跚,发现自己身体越来越大的时候却越来越虚弱。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直没有找到,很多企业也在反思,我们的技术进步的步伐没有停止,我们的新产品更多了,队伍更大了,反而发展的动力却在削减。 海尔在很早之前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但在4年之前,海尔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搞起了中国企业鲜有所闻的企业流程再造。这种再造给海尔的战车带来一定的挫折,由此,舆论有挫折而开始质疑被海尔成为革命的流程再造。 中国的企业要变大,必须学会驾御多元投资的能力。从海尔的现实看,他们正在通过流程的再造以及组织架构的调整来生成自己的驾御多元投资的能力。 从中国企业的基本面来看,大家还没有进入对这种能力寻求的自发状态。对海尔的质疑让我们发现了中国企业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瓶颈。 多元化是整个质疑的一个关键问题。主要的观点是海尔在PC以及生物制药等进入的多元化领域是失败的。实际上海尔没有承认自己进入的所有领域都是成功的。 我们质疑的前提是一种假设,也就是海尔进入的领域都应该是成功的,用这种标准要求一个成长中的企业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实际上中国的多元化进入了一个极大的误区。之所以进入这个误区,主要的原因是再用西方发达国家的顶尖企业的多元化模式来考量中国的企业的多元化。这是中国产业理论界的最大失败。 海尔的张瑞敏先生在很早的时候提出过一个观点是在中国要看企业能不能多元化,而不是要不要多元化的问题,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是企业多元化的能力。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成熟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参照体系是不科学的至少是不准确的。 我们把中国放在韩国、日本、美国的三个国家中来观察中国的产业环境,这其中的先进程度的顺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 在美国的市场不同产业的发展都是非常成熟的,企业要多元化,进入任何一个行业的进入门槛都是非常高的,失败率也是最高的。而在日本韩国的大的企业中横跨的产业宽度是非常高的,看一下松下公司看一下LG公司的产业线我们就会非常清楚。日本与韩国的企业在很多相互关联度比较低的行业都取得了非凡的胜利,虽然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的日本与韩国的企业都缩短了产业的宽度,但是他们如此繁多的产仍然在本国以及世界一些市场取得了胜利,为什么,因为在不同的市场的不同产业的进入门槛是不一样的。在很多初级阶段的市场上很多行业的进入门槛是非常的容易,企业能迅速地在这些行业了拿到丰厚的利润是聪明的,当然这都建立在自己企业对不同资源的驾御能力上。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