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认,我们已习惯了这样一种思维:即判断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是看它能否赚钱和赚钱的多少。它拥有的家当越庞大,就越容易被认同为优秀的企业。这种理论在市场经济初始启动时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当市场经济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较成熟的阶段时,这种思维所带来的弊端怕已远远大出了它的益处。
这里,我们想先引入一个“适度规模”的概念。意思是一个企业究竟发展到一个怎样的规模,是由其领导层对企业的控制能力与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来决定的,并不是一味地越大越好。这便如旧时的上海滩,抢夺地盘,有多大实力才能控制多大范围,若贪多却又没本事“罩”得住,怕最终逃不过失败的命运。力所不及,被人找到薄弱处痛击进而取而代之是早晚的事。
我们的企业对拥有多少资产和地盘有着病态的得意;赚钱,赚大钱;扩张,尽力地扩张,似乎是每厂个企业的梦想与雄心。赚到手的都是钱,楼到篮里的都是菜,却并不管这菜最终能否成为美味佳看。
钱有时并非越多越好,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譬如银行也并不是揽储多多益善,若存钱多了贷不出去,一样亏本。这里便是适度的问题。如果一个人运作资金的能力是1000万,当给他2000万时,他便不知这多余的钱该怎样用。于是便扩张。许多的盲目投资概与这“余钱”有关。就现在我们所熟知的许多大企业而言,效法此类并不少见,表面上摊子越铺越大,红红火火,但内里却包袱缠身,举步维艰。假如真要用钱来衡量一个企业的好坏,那么并不应是其赚钱的多少。而应是其运作资金的能力。一个好的企业家也不是能带领企业赚多少钱,而是能让企业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只有将收益与投资的交互作用达到一个平衡点时,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最佳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的扩张便是“适度规模”控制下的“适度扩张”,当然与那些率性而为、花钱买摊子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了。 拥有并不困难,会用才真正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