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击营销媒体的软肋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营销环境中,营销媒体也义无反顾地走出迷宫,去寻找鲜美的大奶酪了。自去年以来,大量营销媒体火速登场,要么改头换面,跳出原有的老框框;要么鲜活上阵,演绎着“新人换旧人,旧人不让新人“的媒体争霸赛。从各家媒体的表现来看,纷纷铆足了精神期许着在营销媒体市场中分得一大杯羹。 今年初春,《成功营销》杂志投奔实力财团和讯后,开始了全力改版和市场推广工作;《中国商贸》摆脱原有的官商气息和小家子的零售业格调,全情打造分销渠道高手的沙龙形象;《智囊》则以大胆犀利的触角,伸及企业后翼,寻黑探幕,大有营销武林怪侠之势;《创业家》则围绕创业这根主线,探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虽然各家杂志针对自身的特点,做了大量改版工作,也赢得了一些赞誉,但零距离透视这些杂志还是会发现一些共性的不足,譬如,报道性.描述性的文章较泛,分析性的文章匮乏或深度不够,对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仅是浮于表面的堆砌,却很少有实实在在可操作性的指导及借鉴作用的方法。 《中国商贸》营造的是一种分销渠道沙龙的氛围,应该说定位极其鲜明,很有特色。无论是从其栏目.内容还是版式风格,都在原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跨越,这是可喜可贺的,但读完杂志后,却会有一种感觉:就象北京的侃爷在神聊时大家都眉飞色舞.激动热烈,好不热闹,神侃之后大家各回各的家,回过神来想想看,刚才聊了半天好象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呀!难道媒体的作用仅是提供一个神聊的场所和空间吗?想必这不是《中国商贸》的初衷。无怪乎有几位企业人士说:“现在很少看杂志,因为那上面写的东西都是企业以前或正在发生的事,不用媒体来渲染,我想知道的是,出现这些问题后该如何处理和解决。“看来作为一本定位在分销渠道的杂志,不应仅局限于对分销渠道中问题或事件的报道或情景性的描述,更重要的是要深度分析渠道管理中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实操性的解决之道,说白了就是要有企业拿来消化.改进后即可使用的方法论的东西。 如果营销媒体对那些媚俗的.雕虫小技式的投机销售过于热衷和追捧,势必会将读者引向营销管理中的误区,最终使杂志定格在低层级上。记得有一次该杂志主编用兴奋的表情,向我津津乐道地介绍该杂志的一位作者写的一篇假冒产品卖高价的文章。他说:“文中描述了广东某地的一位VCD老板向顾客推销其非正牌VCD产品时,把正牌的三星机与非正牌的假冒三星VCD机放在一起,标价上,假冒三星机却高于正牌机,顾客选购时都很疑惑,于是,该店老板便会说,如果是正版的VCD碟放在正牌三星机里,图像肯定是很清晰的,结果演示后图像的确很清晰。老板又说,如果是盗版的碟放入正牌三星机里会怎样呢?他将碟放入后,图像极不清晰,几乎全是马赛克。之后,老板又将盗版碟放入非正牌的VCD机中,结果图像清晰,没有马赛克出现……这样演示完后,顾客自然掏出腰包购买了高于正牌价的假冒三星VCD机。“讲到这里,那位主编又撸起袖子激动地说:“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来是老板在其地下室连到正牌三星机的电线上安装了一个小小的干扰器。“听完后,我有种不可鸣状的感觉,不知是该为这位杂志主编悲哀,还是该为可怜的读者悲哀。如果身为一家杂志社的主编就这等偏好和水准,杂志的发展将岌岌可危。大凡有营销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雕虫小技.投机取巧的方法是营销管理中所不耻的,是不规范市场运作的产物。 营销媒体的一项责任就是要正确地引导人们用科学.规范的市场营销观念作指导,用全新的有创见的营销策略去战胜竞争对手,获取企业价值最大化。看来,杂志要办好,要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办刊方针与编辑队伍的质素是极为关键的。 第 1 2 3 页 下页:《智囊》--直着嗓子的“街头小报”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