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龙鱼”进军米业,胜算几何? 今年中秋期间,央视隔分隔秒播放”金龙鱼”、”福临门”、”胡姬花”、”鲁花”食用油的广告,有人说: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已出现”龙虎争斗”的场面。做为小包装食用油的龙头大哥”金龙鱼”,它引发了国内食用油的数次革命,从小包装出世、调和油以及粟米油品种、到现在的”1:1:1”概念,”金龙鱼”的各次活动均轰轰烈烈,确有龙者风范。 但令人奇怪的是:”金龙鱼”的主人--嘉里粮油,今年已决定进军大米和调味品行业,然而其行动十分隐秘。现在暂且不说很难看到它的调味品,就是在米业的操作上也相当谨慎。先是用赠品米搭配油做促销,再用二线品牌在局部地区做试销。以其在粮油界的地位及其作风,这些举动难免令业界人士产生怀疑:金龙鱼要做大米加工销售,态度何须如此小心?难道是进军米业市场底气不足?抑或是另有良谋? 人们也许会认为:一个集团公司刚进行产业跨越时,对新行业不熟,难免谨慎。但对嘉里粮油来说,这个问题应不存在。首先,嘉里粮油的东家是马来西亚的郭兄弟集团,该集团创立于1949年,就主要以经营粮食和食糖起家的。而且,从”金龙鱼”在国内开始打响其品牌时,就已为其下一步进军国内的大米市场做筹划,这在嘉里粮油公司的注册命名可知其志向,嘉里粮油早就有意在中国的大米市场来一番作为。而嘉里粮油从事米业也确有不少优势: 一,中国大米市场潜力巨大,且无一明显的强势品牌,金龙鱼如进军米业市场,能称得上竞争对手的为数不多。 中国人主要消费的粮食就是大米,国内如此庞大的市场,早就令国外的粮食厂商垂涎三尺,郭兄弟集团也不例外。但国内由于种种因素,到目前仍没有全国的知名品牌大米。郭兄弟集团在马来西亚经营大米已有多年成功经验,加上其在中国粮油市场纵横十年,挟其”金龙鱼”品牌在粮油界之势,在国内大米市场上又有几家厂家能与之对敌呢? 二,食用油的销售渠道与粮食厂家的销售渠道基本相同,且开展米业的运作有利于其在经营食用油上降低各项成本,壮大其食用油的地位。 金龙鱼号称在国内有千家经销商,这些经销商基本上是各地的粮食骨干企业。不可否认,是这些经销商用粮食系统的销售渠道帮金龙鱼打下了天下。但金龙鱼在近两年也对其经销商阵营进行了清洗,在销售渠道上也做了不少改娈,日益注重其商场超市的展示走量以及多渠道精耕细作。不少粮食厂家也开始仿效金龙鱼的做法,并已取得一定效果。金龙鱼在粮油界的地位是很明显的,但食用油竞争的时代也已到来,如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已近在眼前。食用油的渠道与粮食渠道如此近似,产品多元化又能利用原有销售渠道,则其产品的人力、送货等运作成本可大大降低。因此,金龙鱼进军粮食行业也是势在必然。 三,成功的多品牌战略,以及高素质的销售队伍,是金龙鱼进军米业市场的关键。 金龙鱼推出了16个品牌参与市场竞争,与其它厂家多品牌战略有所不同的是:金龙鱼系列出现自家产品竞争的局面,如金龙鱼花生油与胡姬花花生油直接竞争。金龙鱼对此的解释是:现在的市场不可能是独家经营,与其同对手竞争,不如与自已竞争。虽然此话甚为有理,在市场上的成功也已得到验证。但时至今日,不由深惊:此举也是为了其进军其它产业做铺垫,其厂家的领导人目光确实深远。而接触过金龙鱼销售人员后,你才会发现粮油界的很多精英已为该厂家收罗。以该队伍的强悍,加上庞大有力的经销纲络,一旦进军大米市场,那能不所向披糜。 嘉里粮油的优势当不止于此,但既然有此种种优势,进军米业市场之路难道还有什么让这条粮油界的巨龙犹豫吗?还是它在蓄势待发?可惜我不在该企业,不得其详。但明显地,金龙鱼要进军米业取得成功,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