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托起酒文化的回归 酒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渊源,作为一名常年从事营销工作的策划人,我却常常从营销的视角去看待今天酒品市场的一些表现,并且结合营销的观点回顾和分析了白酒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和演变,发现这些市场的表象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市场的某些现象和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撰此短文,希望能与读者共同探讨。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产品的认知过程是有规律的。一种产品从刚开始进入市场时是产品认知阶段,逐步过渡到品牌认知,然后是消费者对此产品中某个具体品牌的喜好,进入这个阶段之后,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已从理性转为感性。当人们感性地接受一种产品的时候,就会更加注重产品和品牌给自己精神上带来的愉悦,而逐渐淡忘产品最初的利益。在我国,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生命周期,应该说早已进入了成熟的感性消费阶段。历代文人墨客,帝王官宦甚至是市井平民都在喝酒时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就和影响了我国在各个朝代、不同时期的白酒饮用文化。 解放以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们的生活维持在一个基本的水平线上,喝酒变成了消乏解愁,或是喜庆祝福的一种表达方式,人们的情感只凝结在某一两个点上,大家要么独斟细饮,要么欢乐畅怀,把千年造就的白酒饮用文化变得如此简单,好象中国人的情感就是如此单纯一样。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把国外的洋酒引进中国时,我们很尊敬地恪守着洋酒饮用的文化,生怕自己的卤莽造成社会对自己的轻视。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剧,中国的白酒企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喝酒应当并且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开怀畅饮或是借酒消愁,如何继承并发展我们的白酒文化?新一代的消费者需要白酒企业进行教育和引导,于是一些先行者开始大胆的借用古代的酒文化试探性的前行,更多的则是对传统的文化进行挑战,提出新的思维和观念,于是我国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带有不同文化色彩的白酒产品。 今天酒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对此我们很难持有一致的观点。一些企业是从市井文化中演绎自己的品牌故事,另一些用帝王将相高贵的形象去包装自己的品牌,还有的则是借助文人墨客提升自己产品的文化内涵,更有人利用产酒的工具去说明自己产品的古老历史。总而言之,我们现在的酒文化真是百花齐放,这些文化的创造大多都不去传达产品本身,而是在情感的沟通上去创造消费者的感性认知。当然,其中大多数的产品是在产品和消费者的直接需求上去做文章,比如;更多的是喜庆、福气、运气等方面的创造。 之所以说今天白酒的营销模式落后,原因在于我国很多的酒业企业都是从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发展而来,也有一些较大规模的是在政府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国营企业。在今天的市场条件下,这些企业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他们的很多市场观点和营销方式都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要。特别是由于白酒行业很少有外商介入竞争,使得国内的白酒企业在相对封闭的行业环境中互相竞争,长此以往,他们的市场观念和行为越来越滞后于其他酒业。 白酒生产企业营销方法的滞后给了经销商们绝好的机会。这些经销商利用白酒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源,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加之他们控制的现成渠道优势,逐步造就了今天市场上大多的知名白酒都是经销商所为的局面。然而,经销商更看中的是利润的快速积累,对于市场的长期营造缺乏更深的理解和有远见的方法,所以在品牌的文化塑造上难有作为。他们大多只是短期对消费者的即时追踪,即:消费者今天的想法就是我产品的文化创造点。他们很少关心明天的消费者是谁,未来的市场是哪里,更不会关注产品的文化所能产生的品牌长远塑造。 关于作者: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