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视中国葡萄酒业现状 目前,我国葡萄酒业已由初级阶段进入了一个稳定、巩固、提高的崭新发展阶段。业内专家从几个方面对葡萄酒行业进行了概括总结:一是产销进入相对的饱和期,步入缓慢增长阶段,消费者的消费心态逐渐由感性转变为理性。二是原材料的供给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由原来的进口原汁向自给自足的原料基地转变。三是国产葡萄酒的内外质量大大提高,国产品牌成为市场主导,同时,葡萄酒的科技含量发生变化,由传统生产逐步迈向高科技的现代化生产。四是葡萄酒企业更加重视产品的品牌和自身的企业形象,对营销、管理的投入加大了力度。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市场永远是一个多事之区,没有任何一个行业会永远安宁和平的发展。葡萄酒业也同样不例外,在上述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又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国酒业入侵国内市场,而国内如火如荼的西部大开发又加速了西部酒业对东部的挑战。霎时间,中国葡萄酒业市场是群雄争鹿、竞争激烈,市场上一时间是硝烟四起,市场内又是暗波涌流,原本就不太平的葡萄酒业更是战火分飞、烽烟弥漫,呈现一片“内忧外患”的局面。 一忧:乱军扰市--一片混乱 由于有半汁葡萄酒的标准撑腰,山葡萄酒的入业门槛变得很底。正是因为如此使得一时间大量的作坊式的小酒厂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蜂拥而上。2001年春节的葡萄酒市场最大的亮点就是山葡萄酒的疯狂与嚣张。一直以来都是遮遮掩掩,不敢正眼瞧人 的山葡萄酒像一个饥饿之人看见可口的面包,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在葡萄酒的终端市场,山葡萄酒的促销声最大、广告最多、价格最底、概念最新。 在东北,市面上盛行的一种750ml的“原汁山葡萄酒”竟售价1.80元!同时在成都,花10元钱买一桶3升的山葡萄酒,已经成为成都人的一大消费习惯。我们在这里不禁要问如此低的价钱到底生产商能否赚钱,而这种畸形的竞争会把原本就不规范的酒业市场搅成什么样子。 二忧:东西大战——两军对垒 2001年,“西夏王”在全国葡萄酒产销量中列第七位。“云南红”继成为“西南王”之后,又顺利挺进广州、福建的品牌。“云南红”和“西南王”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客观的讲,“云南红”、“西南王”都是从本土市场上发展起来的全国知名品牌,这为更多的“西部酒”品牌提供了可接见的经验。“云南红”、“西南王”除了抢占家门口的市场外,打“外战”行吗?很多人持怀疑态度。2001年,“云南红”主动出击,渡江作战。北出巴蜀,东进黔贵,短短半年,连续攻克了四川、贵州,在“西南王”之后又直逼广州、福建,接连大获全胜。与此同时“西夏王”也成功登陆昆明、江苏,成为新一代西北王。“西夏王”、“云南红”的迅猛之势演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市场奇迹。 就在西部酒业正入侵东部的时候,以“张裕”为首的“巨舰”也开始驶向西部,2001年5月,“张裕”在“织网工程”上实行转移,把触角伸向西部地区,并逐步向县级市场延伸,通过开发健全自己的终端销售网络,达到抢占市场的目的。到此为止,东西酒业巨头大战已全面的展开。但两军对垒无论谁胜谁负,竞争所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三患:洋酒入侵——风云再起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无疑对一直在中国不太得意的洋酒产生了巨大的刺激,自2001年3月起,洋酒的进攻力度明显加大。三月的北京市场,洋酒显得特别活跃。在家乐福连锁超市,法国葡萄酒商举办的葡萄酒推介会长达一个月;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意大利人更是气势汹汹,不仅五大葡萄酒产区的企业全部到齐,而且所有用于品尝的葡萄酒全部由本土空运而来,意大利人甚至声称,要把北京人“灌醉”然后再力图辐射中国市场。 事实上,洋酒的进攻远不止这两次促销。2001年3月至4月期间,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地方报纸上,关于“盖世峰”、“嘉露”等洋酒的报道连篇累牍。法国食品工业协会对中国一些高级饭店服务员的葡萄酒知识培训工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德国葡萄酒信息中心则不仅及时向北京经销商提供德国葡萄酒在价格、产地等方面的信息,在搞好和中国媒体的关系上更是不遗余力。 洋酒的再次卷土从来,表明我国葡萄酒生产企业与洋酒的贴身肉搏战即将展开。于是,国产内企业如何应付比中国葡萄酒早几个世纪的洋酒,成了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