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场费”研究 大卖场收“进场费”,一开始并不是真心想收;“进场费”只是“不愿意你进场”的托辞。 供货商交“进场费”,一开始只是通过行贿,而走捷径,把还不到进场时机的商品摆上柜台。 在如下的情形下,商家与供货商,都出自本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进场费”。 大卖场演变的趋势,是减少柜台后的服务,节省人力,节省为顾客推荐商品、挑选商品等的服务,采用现代陈列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方法,增加卖场单位面积的有效利用率和人员的单位产能,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总之,大卖场同百货公司、干杂店等相比,明显的特征是增加了拉销力、淡化了推销力,并且这一趋势越演越烈。 如果不成熟的商品进入大卖场,一是浪费空间:大卖场没有推销能力,不成熟的产品又必须有推销支持,否则占用同样的货架却不如成熟产品的回转率高,而且常常卖不动、不得不退货,白白地占用人力与空间;二是破坏卖场自有的定位,影响卖场对目标顾客的吸引力,从而降低竞争能力。 当卖场不能理性地分析这些损失,但又本能地感受到了这些损失的客观存在时,就会本能地想到“进场费”。 供货商方面,按照“正常”模式,应该先有其他方法(如媒体广告、新产品上市的新闻炒作、人员推销、目标消费者免费试用等等方式)培育市场,市场培育起来之后,再“水到渠成”地进入大卖场。 但是,由于“拉动消费”的手段贫乏,已有手法被滥用后边际效用递减;由于中国人的爱走捷径、贪便宜、爱行贿、功利性等的文化传统,供货商自然而然地产生“决胜终端、绕过市场培育期”的战术。 当年我们在红桃K做终端时,还有小报、车贴等“拉销”工具相配合、相呼应,但我们的摹仿者、继起者却只看到红桃K的终端成功,硬是把“整合营销”变成了“终端孤军作战”,把一记妙招变成了半记损招。 于是,“进场费”就在供货商、大卖场的共同“努力”之下产生了。 一个事物产生之后,就会自己为自己滋生出新的存在理由。 “进场费”也一样。它产生之后,就成为卖场的一个新的利益来源;不想收的也会跟进,否则就会丧失价格竞争力;卖场就从“被迫收进场费”演变成“寻找进场费费源”,“进场费”的性质为之又是一变;一些成熟产品也受到挤压;卖场的竞争力也多少被扭曲,更多的卖场形象受损、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下降,破产增多;最后演变化成以“进场费”为核心武器、为枢纽的骗局:租场地→招商→收进场费→消失的大循环赛。 但是,有力量培育市场的产品,肯定不会交进场费;“进场费”只能诱惑那些想走“捷径”的供应商;只关心进场费的卖场要么生意不好,要么“伪好”、即将“消失”,不会真有能力帮助供货商绕过市场培育期。 有远见的大卖场,也是坚定不移地按照目标消费者的需求规划其采购结构,规划其陈列,不认为“进场费”是供应商能否进场的筹码。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