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OEM能让品牌国际化吗? 一、OEM的内涵、起源和发展 OEM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翻译过来即是原始设备制造商。在我国通常称谓“定牌生产”或“贴牌生产”。 OEM的存在必须有两方。一方是OEM的委托方,另一方是OEM的制造方。OEM的委托方往往拥有产品设计和品牌营销方面的优势,但在生产制造方面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而OEM的制造方则刚好相反,在产品的设计和品牌营销上不具有相对的优势,但在产品的制造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且能生产制造出设计方期望的产品品质。出于优势互补的需要,OEM的经营模式就产生了。 OEM最初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的马狮公司,一家零售公司,发现制造商的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公司进来的货一方面买不出去,压在公司里,另一方面,消费者想要的产品在公司的店里找不到。公司发现自己比生产者更了解消费者,于是就决定自己开发和设计产品,然后再寻找合适的产品制造商。此举固然效果很好,马狮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同时制造商的产品销售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从此定牌生产和经营作为一种新的经营模式得以确立。实行OEM后,马狮一直保持着优异的业绩,目前是英国最著名的公司,也是英国最有名的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达国家的生产制造成本不断增加,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的制造成本劣势日益明显。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制造商开始逐渐在发展中国家寻找合适的生产制造基地,同时减少其国内的产品生产量,有些企业甚至全部停止了国内的产品生产,把全部生产任务委托给了它方。如美国的耐克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虽拥有7800名员工,但生产一线的制造工人一个也没有,公司不拥有一家自己的工厂,不购置生产设备,产品全部由分布于发展中国家的,由耐克公司精心挑选的制造商承担。 现在OEM的产品类别从早期的一般性商品,发展为各种产品,从家用产品到产业用品,由硬件发展到软件,由有形产品到无形的服务。在我国,目前OEM的产量最大的是服装和电器,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加工厂,许多跨国公司拆了生产线,般到我们国内来生产。微波炉是个最著名的例子。 在OEM的经营方式中,产品(这里产品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营销方处于主导地位。已有研究表明,OEM的产品设计和经销方(通常是品牌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利润丰厚,而OEM的制造方相对处于不利的地位,利润有限,有时非常微薄,有人比之为“啃骨头”,也有人称之为“喝汤”,而人家则在吃肉。我国绝大部分做OEM的企业就处于喝汤和啃骨头的状态。 在我国加入WTO前后的这两年中,人们一直在争论我国的企业要不要替国外的大公司做OEM——做世界的加工厂,以及应不应该做。要不要做考虑的是做合算还是不合算,即有没有利润,或有没有足够的利润;而应不应该做,则是从立论者的期望和理想角度说的。那么,究竟OEM对制造方(我们以下简称OEM)是利还是弊呢?对此不能一概而论。下面我们仅就OEM能不能创出国际性品牌做一评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