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至清则无鱼焉?--谈营销人员从费用中谋私利现象 在如今这市场竞争充分的微利时代,企业每一分的投入都希望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市场回报,而受中国营销大小环境的影响,从十来人的乡镇企业,到跨国公司500强,营销人员吃回扣谋私利现象亦普遍存在,少到一张车票几百元餐费,大到万元广告回扣,其中的区别仅在于程度轻重、数量多寡、手段高低而已,营销费用的无谓浪费是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一现象,企业管理层不愿公开谈,认为是负面的东西还是少宣扬为好;营销人员更不会说,保持中庸态度才最安全。但是,做营销管理,就不该回避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并防范营销人员从费用中谋私利现象?是眼开眼闭,相信水至清则无鱼?还是明察秋毫,坚决抵制,严打到底? 凡事必有根源,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趋利性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各营销人员长期驻外,每年只回总部1到2次,对公司的归属感凝聚力普遍弱化,加之山高皇帝远,在遭遇利益诱惑时,从心动到行动,轻易就打破了心理的防线。 二、没有监督的权利必然产生腐败。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运做流程不明确,监控稽查体系的缺乏,都令营销人员感到有机可乘;尤其是对于一个成立时间短,业务发展快,短期内摊子就铺得很大的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最易产生此类现象。 三、利益分配不合理,严重抑制营销人员工作积极性,促使剑走偏门。比如,工资补贴偏低,业务提成久拖不发,销售指标脱离实际难以完成,晋升制度混乱等等,都会导致销售人员人心涣散,人浮于事;短期内,或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另择他法弥补自己的利益损失;或是“良禽择木而栖”,一走了之——最终受损的还是公司及老板本身。 四、一线营销队伍长期驻外,他们没有机会与老板对话。有的甚至与老板素未谋面,他们对企业的认可度,就体现在其对直接上司的认可度上,换言之,直接上司对营销人员的影响是最为关键的,尤其是一张白纸的学生兵,第一个上司的品行甚至会干扰他一生职业生涯的价值取向。可现实中,却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销售主管,他不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业务水平与人品难以服众,缺乏表率以及领导艺术,甚至带头混业绩、混费用、谋外快,试问:若有这样的领导,下梁岂有不歪之理? 五、奖惩体系不完善,企业领导不重视,公司风气逐步向不健康发展。比如,有些员工最初确实心无杂念,一心只想凭借努力工作换取合理回报;但是,当看到其他同事不断获取灰色收益却仍能红旗不倒,甚至发现太坚持原则的人反被嘲笑为“木头”而受到孤立时,心中天平便发生倾斜,久之,就见怪不怪并参与其中了。 问题既然存在,与其到处堵,不如疏导成渠。对营销人员而言,他们一要在精神层面寻找成就感,二要在物质层面获取满足感,如果两者皆无,背井离乡去打工的意义又何在?对企业管理者来说,一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二要降低费用流失,三要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三者缺一不可。总而言之,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命运,正如战争的胜利不是靠士兵流血牺牲换来的,他取决于作战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短兵相接不过是一种表现形式。坦率地说,营销人员谋私利的问题不可能杜绝,但管理的作用就是使这一问题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