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陷井!--常见营销误区辨析 营销工作的实践性非常强,营销现实千变万化,没有现成固定的营销模式供我们选取和套用,更甭想有一方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了。营销学是一种科学原理,不是公式。在营销实战中,各种主客体要素始终不断变化着,并且夹杂着许多社会的、心理的和情感的人文因素,即使在同一市场条件下,营销方案也可以有多个,不像纯自然科学那样正确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营销工作的“深奥”和“神奇”之处也就在这里。正因为如此,在营销行为和观念中常常出现许多似是而非的误区,营销人员常常受此困扰,有的左右为难不能决断,有的误入其中却浑然不知;也正因为而非似是,这些行为和观念有时会以正宗经典的面目出现,大行其道,显得颇有市场,实在害人不浅。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营销误区作一辨析,望能起到警戒明示作用,以提高营销实战者的鉴别能力。 误区之一:把推销当成营销。 对营销认识的误区,恐怕是所有营销误区中最大的误区! 把推销行为误认为是在营销,而真正的营销行为根本没有机会发挥作用。我们常常看到,产品研发完成,名称起好,包装设计出炉,价格敲定,产品进入工厂已经大规模生产了,有的连广告片都拍好了,至此,方请企划部、市场部参与,“来,请您营销吧!”企划部、市场部傻眼了,这怎么营销?本来在很多方面可以“营销”的,都让别人“营销”完了,就剩吆喝卖东西了。 营销是一种全过程的管理,绝不是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的分头干的事。它从探求并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开始,调动企业内外部资源,创造适当的产品,以消费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比竞争者更好更快地把产品和服务送到消费者面前。 “营销的目的在于使销售成为多余”。此语非常精辟。就是说,真正经过营销的产品是围绕最恰当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设计的,因而是消费者最想要的,所以,这样的产品一上市,产品本身就具备一种销售的神力,有“自动”销售的功能。通俗地说就是,产品好,卖着不费劲。 把推销等同于营销的危害在于,本来可以用营销手段解决的问题没解决,名称、包装、价格、广告等各拉各的弦,各弹各的调,互相冲突,结果生下的孩子先天不足,有缺陷。等产品上市了才发现问题,怎么办?这回可要看你“营销”的功夫了(其实是推销)。结果把本来应该由营销承担的任务一股脑地压在了推销的肩上。可是推销的工具手段很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果可想而知。为此,营销没少挨板子(本来是伪营销的错)。许多企业经营者其中不乏企业高层,“拿着伪营销这个棒槌当针”,实在害人害已耽误事儿。 误区之二:要么打市场做销量,要么不要挣钱先把品牌树立起来。 诚然,打不开市场何谈做品牌,但打市场与做品牌不应该分先后次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打市场的同时做好品牌并不矛盾,而且更有利于打市场。 陷入这种误区的人,一是把品牌神圣化,好像品牌这个事不是打市场一开始要想要做的,好像只有等市场做大了才应该考虑;二是把做品牌与打市场对立起来,好像打市场与做品牌分别有不同的套路似的,(有意的短期行为,捞一把就走的除外)。 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一些营销者的潜意识里,认为做品牌是虚的,做市场做销量才是实的。这些人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们概念满天飞,品牌大话吹,虚实两张皮,市场没钱回。 为什么要做品牌?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太多产品太多,同质化严重,产品仅仅能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层面上的需求已经不够了,仅仅靠产品本身已经不能保证打动消费者,还必须打动消费者的心——让他们在心理上情感上人生价值上得到满足,让他们“爱”我们的产品。产品可以是相似的,但爱是惟一的、排他的,品牌能够产品忠诚。做品牌的目的在此! 做品牌不是喊假大空的口号,而是一定要与产品利益点相结合,与目标消费者的偏好相吻合,与企业宗旨和使命相一致。只有这样,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才能根植于消费者的心中;只有这样,做品牌与打市场做销量才不矛盾,并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