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农夫“C打” 知道吗?农夫出新产品啦!朋友打电话告诉我。 C打是吗?十年前我就喝过。我不以为意地说。 朋友愕然。 其实,C打是英文Cider的一种音译,即苹果酒,笔者则更喜欢将其翻译为席多,相信中国百姓会喜欢的名字,毕竟国人还是较外国人媚俗,而C打这个名字更适合香港那样的国际都市,有几分资本气。 说起Cider,早在9世纪初,欧洲就已经将其当作一种饮料来享用。而其真正的发祥地,应该是英国,但不是象农夫所宣传的那样,所谓史书记载的真实性有待细考,不过倒是给C打罩上了浓郁的神秘色彩(恐怕只有中国人才这么想)。 早期的苹果酒为天然发酵,后来一个叫史蒂芬·马丁的美国人发明了不发酵的C打,色泽金黄透明,不含酒精,有很多气泡,充分显示其雅致的风格。 于是,喝C打当时在美国乃至欧洲成为上流社会的品位象征,农夫山泉将其舶来中国,应该说是一项大胆的尝试,有很多朋友在闲聊的时候,都会说‘农夫生产C打,并在商场以14.60元人民币的价格兜售,能行吗’。总结起来,担心的原因有二:其一,中国人自古就有饮酒的习俗,对饮料本身有一定排斥(特指男性),感觉它是很柔性的饮品;其二,在价格上与饮料相比偏高,不知道平时平常百姓会不会花15大元买瓶饮料,细心的算法是苹果才2元钱一斤,发酵不发酵还不是苹果? 虽然,现在为C打唱悲歌还为时过早,但是相信大家都能看到,农夫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为自己谱写了忽略大意的小夜曲,哀伤的音乐。 ·定位圆舞曲 农夫C打这种酒精替代饮料谁来消费,是否真有消费基础。农夫的定位是“不含酒精的酒”,但是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欺骗,不含酒精的根本就不是酒,不过是饮料,这样的语言游戏理智的消费者已经厌烦。纵然在市场调查的时候消费者表示出极高的热情,但真正消费的时候,他们或许都会选择碳酸饮料或者纯果汁饮料,如可口可乐、汇源或者露露。在此,农夫没有向中国的滞后消费进行剖析,以及提供改变口味的真实理由。 ·细分奏鸣曲 C打的消费群到底是哪些人?农夫的做法是一锅端,所有的人群都适用,恰恰忽略了消费习惯、兴趣爱好、追求志向的差异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侧重点。在中国,C打的消费群在城市,而城市中老年人绝对拒绝,中年人处于陌生感觉,年轻人不在乎(没对我说,这是什么)。于是,C打造成了一种恶性错觉,新奇是新奇,消费者拿在手里看看,往往就放回原处。 ·广告进行曲 消费行为的转变,单靠电视广告片一般不会起到实在的作用。虽然此前,农夫已经在互联网上进行了产品推广,但是略显单薄。公关活动应该尝试使用,如脑白金的软文广告,与消费者进行双向沟通,传播效果定会倍增。另外,农夫C打作为一种新型的饮料,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应尽快形成第一次消费体验,农夫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恐怕只能在进行曲后蛰居了。 另外,在整个品牌运营过程中,农夫也有一些优势值得一提,赘述如下: ·品牌效应 “C打”在品牌推广方面可是真正沾了农夫山泉以及养生堂品牌的“光”了,毕竟在2001年农夫山泉在水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就已经达到25.24%,使消费者慕名而来。 ·渠道效应 10月3日,农夫C打西南地区的代理商在成都市人民商场、王府井百货、伊藤洋华堂和诺玛特商场上演了盛大的品酒宣传。人们对这种没有酒精的酒赞不绝口,都说“口感醇和舒爽、清香怡人。”农夫选择了各个地区顶级的糖酒代理商,在品牌发展销售中,将有一定的硬性指标,凭借他们各自的网络,前景广阔。 ·概念效应 企业若要发展,就要推陈出新。农夫很好的把握了这个脉络,以致于许多年轻消费者甚至业界人士都激动不已。C打这样的概念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农夫扛着大旗勇敢的走在前头。 后记 朋友再次打电话告诉我,喝着感觉不错。我问他用什么杯子盛的饮料。他很炫耀的说是用泰国产的玻璃杯,我失声大笑。 看来,农夫如果想卖火C打,首先要改变国人随意的心态,以及徒然的习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本逸商拓想象力执行总监,联系电话:13091560617,电子邮件: easoon@sin.com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