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热的冷思考
中国人从来不缺少理想,缺少的恰恰是发达国家几十年、几百年持之以恒地遵从客观经济规律,专业化培育发展品牌的成功经验; 品牌就是经过浴血拼杀后,淘汰了99%后剩下的1%; 要以一种平和、现实的心态来看待品牌国际化,否则又是洋跃进; 国际化,其实就是本土化的国际化,对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越是要全球化,便越是要本土化,因为这才是你的优势所在; 应该肯定的是,洋品牌会在中国站住脚; 未来50年内,只要中国企业能尊重客观规律,相信中国能渐渐成长上百家国际品牌。 ——樊纲语录 中国进入WTO以后,国际市场更加开放,国内市场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也逐步形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资本、成本、营销和品牌上的竞争。品牌不仅成为了企业实力的考量,也成为了许多企业家考虑的第一要务,并纷纷吹响了进军世界名牌的号角;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却瞄准了中国本土市场,把中国这个极具潜力的市场作为了全球营销战略中心。 国内市场形成了国内品牌冲出去,国外品牌冲进来的反差局面。 中国品牌是否应该加快国际化进程?本土品牌如何面对国际品牌的全球化竞争?政府部门在推进名牌战略应发挥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品牌》社长杨菊英女士专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先生。 杨菊英(以下简称“杨”):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经营战略,品牌建设也成为近了几年的热点话题。您认为中国企业如何创品牌,政府应为企业创品牌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樊纲(以下简称“樊”):对于这个问题,我先谈一些个人看法。现在一提到品牌,就说国外有多少世界品牌、中国没有世界名牌、中国品牌很弱等等,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希望中国的许多企业只满足于目前只做一些简单加工、生产,希望未来我们的企业能在做大后,也考虑品牌建设。但品牌建设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就目前国内现状来看,中国是一个经济后来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多方面还落后的穷国。GDP最高的广东人均才4000美元,而瑞士已达40000美元,发达国家是经过几百年才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二十年,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还很大。所以要以一种平和、现实的心态来看待品牌国际化,否则又是洋跃进。 第 1 2 3 4 页 下页:以平和的心态看品牌(2) 8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