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王旋涡 海王的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当企业步入急速扩张阶段该如何控制和应变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成为一个大企业的同时,如何证明给人们自己也是一个真正健康和优秀的企业。 乘风破浪的海王,将开始接受发展旋涡的考验。 在红红火火的广告背后,海王的业绩怎么样? 由于2002年的年报还没有出来,我们姑且把海王生物(000078)近几年来的每年中期收益作一个比较:从1999年中期的每股收益0.18元起,2000年年中每股0.18元,2001年年中的每股0.19元,而到了2002年的中报,每股收益只有0.04元,下滑幅度颇大。如果说是因为股本增大的因素稀释掉了很大一部分每股收益(海王1999年年中的总股本是1.5亿股,到了2002年中期,总股本已经增加到3.3亿股,翻了一倍多),可比性不强,那么,我们就它的税后利润作一个曲线来比较。 可以看出,从1999年年中的2700万开始,到2001年年中形成4200万的高峰后,去年年中一下子跌到了1200万,幅度之大令人吃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第一季度,海王出现了首次亏损,直到第三季度结束,税后利润也只有2000多万。 为什么海王2002年的税后利润下降得那么厉害? 2001年度,海王的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284.49%,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度增长235.89%,净利润却只比上年增长29.72%。而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25.11%,主营业务利润比上年度增长130.85%。可以看出:海王生物2001年度主营业务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净利润差距较大,说明主营业务的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可以得出,2002年,海王的规模效应开始出现危机征兆与考验。 此外,海王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尽管净资产由1999年的每股1.25元上升到2001的每股7.5元,极大地稀释掉了它的净资产收益率,但到去年第三季度结束,虽然每股净资产下降到了4.9元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却没能够相应地“弹”上来,也只有1.22%,这比起2001年每股7.5元净资产的时候4.79%的收益率,下降幅度也不小。尽管资产总额比2001年增加了,但也能够说明,海王的赢利能力在下降。 无疑,一直被捧为高速增长的海王,开始显示出停滞的征兆。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仅仅是医药行业整体经营状况都不太好的原因?难道只是企业经营中正常的业绩起伏现象?难道只是企业发展规律的必然?也许对于海王来说,并不是这么简单。 关于海王经营思路中的问题,业界有很多说法,我们后面邀请资深人士进行分析。这里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海王的的市场声誉曲线和其财务状况曲线基本吻合—尤其是自2001年其年报出来,业绩达到顶峰之后至今的曲线图。 和以往许多以广告轰炸一夜声名鼎沸的企业一样,2001年,规模生产和大面积的广告轰炸,使海王的市场声誉徒然上升,如果满分100,它绝对在90分以上,而且基本没有什么糟糕的市场舆论。 但自2001年年报出来以后,海王的市场声誉值就开始几乎是直线下降了。湖南停售事件被搞得沸沸扬扬,《海王生物,欺诈成就未来》一文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种种质疑、指责,不一而足,蜂拥而出,有说它弄虚作假的,有说它关联交易太多的,也有说它是只会“讲故事”骗人的,一时间,“海王靠什么成就未来”倒比它的广告“健康成就未来”更火,传播率更高了;证监会对它的立案调查,更是当头一棒—海王的声誉开始打起了折扣,而且这个折扣是越打越大。而到现在为止,我们只能说,它的声誉至少掉到了50分以下。 但也可以肯定地说,声誉危机只是影响海王业绩的因素之一,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因素,更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海王并不同于秦池或者三株的危机来自于对产品质量本身的问题,它的声誉危机是来自于公众对其财务、公告弄虚作假的质疑,以及业界对其经营思路的质疑。如果前者得到肯定,那么后者就会基本成为人们理解中自然而然的原因—因为经营思路有问题,所以赢利能力就不行,财务状况不佳,要达到某些目的,就会去作假。 至于是否真的作了假,有欺诈或者违规行为,证监会自然会作定论,而对于海王来说,眼前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种种压力,把两个曲线后面的走势都拐上去,自己挽救自己。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