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传播网 频道导航
在线投稿     

会 员 区 网站地图
首页 动态 文库 知识 资讯 社区 服务

高级搜索

EMKT营销文库
最新文章 最热文章
读者推荐 全部文章
麦肯特培训课程

麦肯特提供优秀的营销与管理培训课程、内训与咨询:

* 领导者之剑 - 突破思维
* 情境领导 经理人之培训





专题 | 精品 | 行业 | 专栏 | 关注 | 新营销 | 战略 | 策略 | 实务 | 案例 | 品牌 | 企划 | 企业与人
中国营销传播网 > 特别关注 > 中国急切呼唤“市场高速公路”

中国急切呼唤“市场高速公路”


《销售与市场》1998年第六期, 2000-06-30, 作者: 吴僮坤, 访问人数: 3021


 

   二次大战后,欧美为什么掀起一场“重建公司”运动?

   而今,面对大型生产企业和大型商业纷纷面临的生存危机,

   中国市场何去何从?

   难道这仅仅是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问题?

   否!其实质是转变观念的问题。

   我们已到了跳出陈旧思想圈子正视中国市场的紧急时刻!

 

 一、从'98是中国大商场的“倒闭年”说起

  1997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有些眼花缭乱:香港回归、三峡大坝合龙、十五大召开;牵动亿万中国人心的亚洲十强赛中国足球队败北;席卷亚洲、震惊世界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泰国、印尼等国经济遭受重创,进而蔓延至韩国和日本。唯独中国经济末遭此空前劫难;可中国自己的企业却频频亏损倒闭,大批的下岗职工挤满各城市的夜市小吃摊卖烧饼、馄饨……中国人不禁困惑迷茫:明摆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强大了,可中国的企业为什么越来越困难了?

  进入1998年,众多行业一改多年来报喜不报忧的传统习惯,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上公开讨论起近年来各行业的错误运作所导致的尴尬、甚至是极为悲惨的后果。依我看,这是中国舆论界的一大进步,比之过去那种把自己的缺点掩盖起来,打肿脸充胖子的虚假舆论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一个敢于公开反省自身缺点错误的民族才是能够快速进步的民族。我最欣赏春节前后一些报刊关于“中国企业以当前‘最热销’的‘现代企业制度’、‘强强联合’、‘资本运作’、‘低成本扩张’等运作方式能否使中国目前的大型企业短期内进人世界500强,及此提法就目前来讲是否妥当”的讨论。我以为这类口号很有些像1958年大跃进时“超英赶美”一类口号的味道。显然提出此口号的人根本未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市场现状、以及中国企业目前情况进行冷静深入分析,但这却是一种对中国人小农心理极易产生满足感的似是而非的提法。我国现今大多数人仍不自觉地以十分陈旧的小农意识的立场、观点看待问题,一旦权威新闻媒体上提出这类含义不清的口号,则导向性、煽动性极强。如不及时澄清概念,错误导向将促使众多企业(尤其是目前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出现运作方向上的严重偏差,等到若干年后错误筑大再回头批判,则损失早已无法挽回。多年来我们这类错误实在犯得太多了!

  自去年以来,中国的大商业已陷入困境的呼声多见诸报端。中原商城郑州90年代初兴起的以“亚细亚”为首的大商业群纷纷亏损甚或倒闭,几乎无一漏网;国际大商业沃尔玛、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后几乎立即挤跨了中国同业;内贸部统计全国大型零售业效益普遍大幅度下滑,国有大型商业企业亏损面迅速扩大……进而内贸部有人提出“旧货市场将成为'98中国商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些玩笑式的、却也是面对当前商业局面“有病乱投医”的不得己情急之想……国家有关部门紧急召开若干专家、企业家大型会议讨论中国大型商业所面临的严峻局面,此方面的讨论尚未见结果,“'98将成为中国大商业倒闭年”的惊恐呼声已响彻了中国人的耳畔。

  中国大型商业到底怎么了?

  这既是中国商业从业者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中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在跨入21世纪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经济课题。

  我们知道,商业是流通业的一般叫法。若想找到中国大型商业的问题所在,就必须首先搞清中国目前经济形式的大背景,以及中国流通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由此方可找到解决中国大商业普遍困境的途径。

二、目前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分析

  实际上,中国流通业所遭遇的困境与国内其他行业所遇困境是同一类问题,并不值得特别大惊小怪。我早在《丢弃浅薄、跨越自我》一文中分析过中国市场独特的形成及发展状况,以及在这一市场发展过程中历史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理念所提出的较为苛刻的要求。这里我不妨再啰嗦几句。

  世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发展进程有着极大的不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17世纪已有了完整意义上的市场,而后又发展了18、19世纪两个100年,至20世纪上半叶,一直都是卖方市场的市场状况;直至二次大战后,由于科技大量进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国家的传统市场突然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即买方市场出现了。此时,这种市场情况的骤变也曾使欧美企业出现过极大的恐慌与茫然。因为老牌资本主义企业曾引以为自豪,且从未被人怀疑过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方法技巧突然之间全都不灵验了,许多在各行业中历来战功卓著的老牌资本主义企业眼见利润大幅下跌,因找不到办法而惊恐尴尬之极,且亏损倒闭绝不等你想清楚就已接踵而来,严酷的市场局势毫不留情地逼着市场中的企业不得不对思考问题的立场、原则做出彻底的、根本的改变。其时,欧美(包括二战后刚刚恢复的日本)企业立即掀起了一场“重建公司”的运动。所谓“重建公司”是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思路、组织结构、市场对策、以及全部经营方法和技巧均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修正,以能够适应市场的客观变化。此项运动在这些老牌企业中进行了三四十年方才完成,即形成了一整套较完整的、较适合当今买方市场情况的经营理念和观察、思考、分析市场的立场、观念,以及相应的管理思想、组织结构、运作方法等等。

  我们中国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不足20年的时间,从没有市场(原有计划经济)到有市场,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进而发展到虽尚未加入“世贸”却已快速形成了国际化规模竞争的市场局面,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而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的思想方法无法适应这急如旋风的市场发展形势。这一问题我早巳在有关文章中谈到过,但似乎从未引起有关部门,尤其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家们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思想专治被打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心中深藏的农民意识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及发挥。且由于中国人普遍的农民意识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发展较相适应,此种意识则被大多数人不自觉地当作经验肯定下来,并以此思想为原点发展为一般公众认可的常规思想、处世原则及一般的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常规方法。但我们所处市场环境比之欧美老牌企业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时空条件大大不同。市场发展之迅速,根本不给中国企业、中国人任何短暂的喘息时间。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几乎没有能够稍事总结的机会。那些曾经被公开传媒捧红一时的企业已纷纷落马,且大多数一蹶不振(如早期的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浙江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等)。国营企业每况愈下早已为中国人见怪不惊;80年代乡镇企业突飞猛进,但不出五年其增速已大大放缓;民营企业在90年代也曾涌现出不少巨型企业(如珠海巨人集团,东北延生护宝集团等),但尚未等中国人有暇细细品味一下中国企业逐渐强盛带给我们的欣慰和自豪,这些企业却大多如流星迅逝,已于中国人不及醒悟之间殒落而去不闻踪迹了。两年前我即向中国企业界呼吁过,买方市场已经到来,中国企业已到紧急时刻,不应再沉溺于一般操作方法和技巧、点子的低层次讨论,而应彻底正视当前的中国市场,彻底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跳出原有的经验误区,只有跳出不自觉划定的陈旧思想圈子(或可称之为“牢笼”)之外,方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企业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业绩还属不错,或在某行业中至今数一数二,周围赞誉一片,自己也正洋洋自得……注意!这样的企业实际也非常危险。你昨日的成绩早已不值一提,敬请立即清醒过来,面对中国急剧变化的市场。否则,你的未来也将不堪设想!看看你周围的企业,想想它们昨日也曾有过的辉煌,这一切并非耸人听闻。

三、中国流通领域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们知道,中国曾经有过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流通格局。当时我们有为适应计划经济所建立的商业网点及各类专业流通渠道。这类纵横交错的流通网络覆盖着中国大地,完成着计划经济时全中国几亿人民的物质供给。当然,曾被我们称为“国营主渠道”的旧有中国流通业于当时显然是独家经营、没有竞争的,其运作思想、运作方式、运作效率均极其低下。但其网络化有组织形态却是十分科学的。(请注意,我所讲的是其网络化的“组织形态”。中国的流通业要想彻底翻身,仅学会“组织形态”是远远不够的,组织形态还须具备科学的经营理念,并加入全新的管理思想及运作方式方可成就。)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中国市场上立即涌现出众多的民间流通企业。从无数的个体商贩到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门店、从零售到批发,民间流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营流通业旧有观念与体制的影响,与民间流通业相比立即显现出极大的弱势,故而有关部门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战略,以承包、租赁等形式将原有商业网络几乎全部打碎,使中国流通业完全变成了无数个互不相关的商业个体,以“矫枉过正”的方式迅速解决了多年来吃“大锅饭”造成的低效率问题。短期内此举收效确曾十分显著,但很快便出现了许多解决不了的新问题。

  中国流通业早巳不适应市场发展的情况,我们从许多方面都可简单看出。大家知道,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我国生产企业大量进行技术设备的引进,使我国生产性企业总体生产能力迅速成倍加强。但我们也看到,中国目前不仅大中企业,几乎每一个小型生产企业都极其吃力地负载着一支自有的销售队伍。此种做法已被社会熟视无睹,几乎无人对此提出过异议。其实,此种做法实为被逼无奈,生产企业要生存,等不得流通企业慢慢完善,当然只有此法一途别无选择。对此现象只要稍做分析即可看出,目前各生产企业所设销售队伍均有很大缺陷。首先,一般中国企业对生产所要考虑的事情且忙不过来(因在中国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产性企业也面临着彻底改变经营理念、思想方法、运作模式等及其复杂的问题),抓销售便更加“业余”。大部分生产企业的销售队伍从营销战略、组织管理到市场运作技巧水平等均十分低下。且由于目前中国生产企业的产品开发及储备严重不足,故这类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根本无法满足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营销组织的最低需要。各生产企业所不断建立的这类销售队伍实则是非常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因此不仅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且因企业实为解燃眉之急,其立场、方法必然为短期行为(此问题将另文叙述),故不仅带坏了一代中国营销人员,更误导着一代中国企业、中国人的营销理念。此问题似乎早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时候了。但我所奇怪的是,不知为什么当今中国如此落后的流通业现状却一直未引起经济理论界及有关部门,尤其是中国流通业的重视。这其中是否仍深藏着 那种旧有的“只重生产,不重市场”的老思想?或是幼稚地认为一次改革(即打破“大锅饭”)已达成功,往后无须再去劳神。君不见,包产到户的中国农村经济在打破大锅饭时是起到过显著的积极作用的,但真想见到中国农业的根本性变化,则只有走“大农业”一途。

  再回过头来说说我们中国的大型商业。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几乎中国目前大型商业的形式大都是一个模子扣出一般,毫无特色可言。比之50年代的百货公司除门店装横略显新潮,服务态度略有改观外,其他几乎未有大的改变。作为消费者我们大约都有过类似的体会,如为了选一双鞋你去了一家商场未能选中,你只得去第二家、第三家,却发现各家商品几乎一个样。你家有的商品,他家也有,第三家还有;而你家没有的商品,其他家也没有。这样的商场大家去过以后就根本没有兴趣再去。这里也充分体现着一种极低水平的重复和浪费。各大城市这几年大型商业的经营面积迅速扩大,但经营方式却从未见根本性变化。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我国大型商业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方式有多么落后。

  我们还会留意到,中国的大型商业无论多大,均为一个个互不相关的个体。面对中国如此众多的城市市场,如此巨大的农村市场,以及迫切想把自己的产品迅速推向大面积中国市场的生产企业,我们的大型商业这几年又做了些什么!国外许多较先进的流通企业对于一些经调查了解被认为具有潜在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均主动与生产厂家取得联系,由流通企业根据当时市场情况拿出资金做市场宣传,当然流通企业所获得的回报则是可从生产企业获得最低供货价或独家经销代理权等。可我几乎从未听说过中国的大型商业有过类似想法,更不必谈什么具体行动了。前几年中国的大型商业几乎是躺在过去独家经营的习惯中打盹儿,而且还很有些不可一世。因那时民营流通业规模太小,只能是“国有经济的补充”,加之还不许国外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后几年新兴的大型商业大都与其他中国行业惯行的投资冲动一样(如宾馆业等),看别人轻轻松松发财赚钱,还有时间轻松打盹儿,实在好不潇洒,如此令人艳羡的美事当然应打破头地往里挤。虽此行业投资较大,但在旧体制尚未完全改变之前,无论政府还是银行总能哄出钱来。却几乎无人冷静想过现在进入这一行业应与前面那些大型商业的经营理念、运作方式有何不同;中国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对此项投资有何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可谁知打盹儿的眼睛还没好好睁开,新投资的企业尚未尝到预想的甜头,中国大型商业却已纷纷面临生存危机了。

  据我所知,欧洲实施经济一体化以来,发展最快的行业即是商业。因为打破了原有的国界障碍立即给欧洲商业提供了迅速发展的巨大空间。我也曾与国内一些大型商业的头头及有关人士讨论过这类问题,当我问及我们的商场根据目前市场发展能否将辐射半径延伸出去,甚至可以敢于想象延伸至半径150公里的辐射范围时,大部分人如听天书般无法理解。因为中国旧有的大型商业对自己的市场定位不过是一两公里,最多不会超出10公里。这里没有旧欧洲的国界限制,却有比国界更加坚固的理念限制。

  结论:中国急需网络化、规范化的大流通。

四、中国市场急切呼唤“市场高速公路”

  “市场高速公路”是我们对网络化大流通的形象称谓。我所谓的“市场高速公路”,也即“网络化大流通”,并非指目前我国城市中正在推广的连锁商店。连锁商店的形式是向国外学习来的,固然有其科学性,但由于该形式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发展尚十分缓慢,且此形式对于中国当今市场实际应做多大程度的相应调整还须摸索,绝非如一般国内有关传媒所宣传的那样,仿佛一改就灵。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日本最大连锁百货业“伊膝洋华堂”(以下简称“洋华堂”)与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后,在答中央台记者问时谈到在两年内只打算开设三家分店,记者问到:按常规一般此类连锁商业须开设八家以上才有赢利,两年内只开三家岂不是肯定赔钱?“洋华堂”代表几乎未做正面回答。其实道理很简单,在国外取得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当今市场决不能简单照搬。“洋华堂”并非糊涂到不如中央台记者清楚连锁百货网点数量与利润的关系,而硬是和自己过不去,故意将网点数量压下来以求亏损。因为根据多年来国际市场不断征战的丰富经验,他们早已丢弃了那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经营理念及战略方法,在未对中国市场特点及组织管理原则(因百货业也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作出细致准确的调查与确认前是决不会像我们的企业那样盲动的。因为“洋华堂”清楚盲动将造成无法弥补的灾难性损失,比之目前网点不足而造成的“可控制亏损”不知要大出多少倍。与中国企业总是急于简单地找出一个一招致胜的“点子”、“方法”,便想一夜致富的思路完全不同。这正是两种不同经营理念下的完全不同的反应。

  对于目前迅速成长起来的中国生产性企业的市场需求来讲,目前在中国部分大城市正在推行的连锁商业形式的流通面及流通速度尚无法满足其需求。我所讲的“网络化大流通”是能够快速覆盖中国多省,且其纵深化可达县级甚至乡镇,形成有效的、规范化、网络化的流通机构。所谓“网络化”当然是指其有效控制的市场面积,所谓“规范化”是指其基本运作方式应要求高度统一,即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统一形象等等。只有这样的“市场高速公路”,或称网络化流通组织才能真正满足目前中国市场的急需。

  我个人认为,建立此种“市场高速公路”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1)网络化大流通是中国大生产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们知道二次大战后的日本比之当今的中国,无论从国家经济实力到企业经济实力都是无法相比的。那时候的日本在经历了极其困难的三年基础调整之后,经济开始复苏。那时的日本也必须像我国前些年一样从欧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引进设备和技术以缩短与先进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巨大差距。当日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刚刚开始加强不久,日本人即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流通业,且明确提出了“流通领域革命”的响亮口号。他们认为旧有的流通业分散、多层的格局根本无接适应迅速扩大的生产需求,因此必须彻底改革。他们将流通业形象地比做“流水的管道”。认为过去那种小型分散的流通业状况既重复浪费、层次繁复,又效率极低,应将此管道变得“短而粗”。所谓“短”是指将过去不科学的、分散的个体商业层层批发,且由于信息不灵所造成的效率低下的状况彻底改变;所谓“粗”当然更容易理解,即使得流通量增大以适应生产需要。我们大家可以想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性企业的生产能力早已增大了不知多少倍,可从来没有听到经济理论界或有关部门对我国极其落后的流通业提出过异议。甚至直到全国大型商业即将全军覆没之时还在讲“旧货市场将成为'98中国商业经济增长点”云云。

  大家知道,市场经济中一个生产型企业如果其产品能够顺利地全部出售,则这个企业必然是良性循环、积累迅速,发展极快的。但糟糕的是我们的生产型企业遇上了当今如此低级落后的流通环境,自建的销售队伍又十分低能,无法在根本意义上避开我国落后流通渠道的恶劣影响。如不信可以去了解一下中国所有的大型企业,我虽末调查过“长虹”,但我可以断言:长虹一定无法准确搞清自己的产品每一天在中国自己的市场上到底销售了多少。请问,在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上,一个大型企业对自己的市场既搞不清销售情况,又何谈真正地做到以销定产,从而有效地控制生产、控制市场呢?由于市场情况不清,企业不是对市场估计不足,使产品供不应求,就是造成积压严重,莫名其妙地死于非命。有人可能会说企业产品对市场因估计不足而产量不足,使市场供不应求比产品积压要好得多,这显然又是一种极端幼稚的糊涂观念。中国的市场早已是大型“海外军团”与我国民族工业激烈征战的局面,你不占领的市场绝不会停在那里等着你从睡梦中醒来,这一市场将立即被别人占领。国家近年来一直在下大力气狠抓大型生产企业固然有其道理,但我认为如果我们的流通业不进行彻底革命,则生产企业也将无法健康发展,流通业的极端落后甚至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为在目前中国流通领域的现实状况下,中国的生产企业根本不可能健康快速地发展。由于我所谓的“网络化大流通”的销售是直接掌握着从生产到顾客购买的全过程,因此完全避开了旧式商业严重的低效影响,使销售效率大大提高。且由于此种网络销售无论面积多大,其每日的实际销售量均可准确统计,并迅速报至生产企业,而生产企业则可根据及时准确的市场情况调整生产,致使生产企业通过高效的流通网达至市场控制的目的,效率、效益大大提高,企业与市场间真正形成良性循环。

  (2)网络化大流通是假冒伪劣、恶性降价竞争的剋星

  也许有人会说,如今中国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生产企业的产品不可能都卖得出去。我说不然,在我们的市场中目前假冒伪劣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单凭管理部门查管是封堵不尽的。只有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的流通组织方可对其起到强大的抵制作用。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当年香港名牌“金利来”刚刚进入大陆市场时的情景。当时,“金利来”一进入中国市场就遭遇了假冒伪劣的疯狂冲击。记得在一次中央台的专题节目中,“金利来”的一位副总无奈地讲起一则趣闻:当时他们曾在广东某县发现了一家制假工厂,于是经至法院上告,结果制假者被罚款200元人民币,居然不值一条“金利来”领带的价钱。我们的企业当然也时常遭遇如此情况,但所取态度却不大相同。一般我们的企业也常有拿起法律武器奋起打假者,但结局一般均较为“悲壮”,结果往往是“打不尽”、“打不死”、甚至“打不着”,于是只得抱怨地方保护主义太盛,中国市场太不成熟,无奈只好期望政府有关部门何日将此类假冒伪劣全部查禁,方可拨开云雾重见青天。可我注意到“金利来”并未多喊“冤枉”,也并未抱怨有关部门打假不力,而是迅速将原来的无规则市货全部改为“专柜”形式,以统一价格、统一形式出现在中国消费者面前,成功地抵制了假货的冲击,在中国市场中健康发展至今。

  根据我多年的企业运作实践,中国市场目前假冒伪劣几乎无法禁止的局面,如采用专店、专柜的形式,加之统一的规范化运作,如统一进货、统一价格、统一宣传等,假冒伪劣是基本可以杜绝的。

  另外,大家都知道我国目前众多行业在激烈的买方市场竞争中,为能抢占市场份额大量采取恶性降价的竞争手段,致使许多行业陷入几近无利可图的境地。当然,某些商品在一定的市场阶段是需要采取降价策略以利占领和扩大市场的,但并非所有行业都应如此。如中国的电脑、软件业在前几年的恶性降价竞争中就几乎使全行业相互杀得精疲力尽,利润极低。我们的电脑行业在如此困难的境遇下迅速发展几乎已不可能,结果是将中国的电脑、软件业市场拱手让出,让外国的电脑软件产品乘机充分占领中国市场。在我们实施的专业化网络营销过程中,面对恶性降价竞争的市场环境,其经过周密前期策划的统一规范化操作却可较稳定地保持较高价位不变,既可延长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又可使生产型企业与流通型企业均获得较高利润。因此,我认为网络化大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遏止目前中国市场中无理性恶性降价竞争的有效手段。

  (3)网络化大流通是占领农村市场的最佳手段(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战略思想)

  十分令人担心的是,中国的企业至今尚未真正从经营理念上认识到中国农村市场的重要性并为此作出些微有效举动时,美国的“可口可乐”在’98春节之际已大张旗鼓地将以中国农村喜闻乐见的春联为载体的产品广告大量“送”入了中国农村。

  我在研究中国企业的问题时,总是习惯向前考虑一步,即将我们的市场竞争情况考虑到未来几年去。因此我总把我们的市场情况设定为国际化规模竞争市场。那么我们应当冷静地承认,我国目前的企业无论从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方法、经营理念等均未具备与世界500强相竞争的实力。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企业更应首先占领中国的广大农村市场。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进入中国的“外企军团”有个情况,即他们的产品大都只能活跃在中国的大城市及其有限的边缘,无法向中国广大的农村市场发展。根据我的了解,外国企业比我们中国的企业对中国农村市场的未来意义的了解还要清晰得多,但面对中国流通领域的混乱和落后他们目前也深感无能为力。这是因为目前他们对中国农村市场还很不熟悉,且如何在中国市场上组织一支人数众多的网络队伍绝非如引进一两种早已成熟的产品那样容易。中国农村有着巨大的、购买力迅速增长的人口基数,由于中国企业自己都一直没有重视过这块市场,因此该市场的经营成本大大低于城市市场,且假冒伪劣充斥,一旦正规企业的好产品抛却陈旧经营理念主动占领之,则市场推进速度将十分迅速,企业的效益水平将直线上升。从我这几年的市场运作实践来看,此块市场潜力之巨大,几乎超出一般人的正常想象。

  至今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严重时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仍固执地认为中国农村购买力低下。其实这是根本不懂得中国市场发展情况的误解。不要说中国广东、江浙、山东等沿海地区农村人口的平均消费水平早已超过了一般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就连1995年我在调查河南郑州市场蔬菜供应情况时,就已惊异地发现郑州市周围的农民早已不满足于只吃自己所种植的蔬菜,而是以比郑州市场更高的价格与郑州市民“抢”菜吃。(当时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郑州市场蔬菜价格在全国45个大中城市蔬菜平均价格排名第39位)郑州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绝非高消费城市、其周围农村在全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中更绝非名列前茅。那么“抢”菜又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农村包围城市”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应采用的战略思想呢?这是因为过去中国的生产型企业一般都在城市市场中寻找空档,加之各“海外军团”也在这块越来越拥挤的市场中凑热闹,中国的城市市场实在显得有些拥挤不堪。当然此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没有历史原因。一是由于中国农村在人们记忆还十分清晰的年代里的确非常穷困过,且至今仍有着不少“老少边穷”地区。但随着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大部分农村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而我国对农村的收入统计显然不够准确,例如目前有至少几千万的农业人口流入城市打工赚钱,他们赚了城市的钱却并不一定都在城市消费,前几年我们的报纸就报道过某些地区在春节期间因接收汇款过多而使邮局几近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然而这部分收入国家以旧有的统计方法是很难统计出来的,因此所统计的农村平均年收入大大低于实际情况。二是企业多年来对农村市场购买力低的传统概念仍在起作用,未能以不断变化的眼光认真分析市场;三是一般生产型企业即使发现了这块市场也终将因流通渠道不畅而不知如何去占领,只得落个望洋兴叹无功而返。

  我们只要简单分析一下就可知道,中国农村有9至10亿人口,中国城市只有3至4亿人口,加上城市市场由于众多企业在倾全力殊死相拼(其中当然包括实力雄厚的各类“海外军团”),再以城市与乡村的产品经销费用及广告费用的悬殊比例做一对比,结论便不言自明了。

  因此,尽快主动占领农村市场实为中国经济当务之急。

  (4)网络化大流通是民族工业抵御外企军团的有效手段[/b]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几乎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单是消费力迅速提高的十几亿人口即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人群。无论’97亚洲金融危机将对中国1998年对外贸易及投资有何影响,国外大型跨国企业都决不会放弃中国这片肥沃的市场。90年代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早已不是70、80年代试探性的小型或超小型企业了。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前50名大银行已有30多家在中国设立了机构,世界500家大型企业也已多数进入或正在准备进入中国市场。面对即将形成的国际化规模竞争的中国市场局面,面对2000年我国关税将平均降至25%,中国的民族工业急需快速发展理当无疑。但如何发展?事关中国经济战略导向。根据我的观察,目前中国大地上热火朝天的“强强联合”、“资本运作”、“低成本扩张”等大部分实在是在赶潮流。因为,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某个特定时空点上,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需求必须进行“联合”、“兼并”、“股票上市”时方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此类运作。而目前不少国营企业喊着上述时髦口号硬往“上市”的路上钻,许多还是在旧有经营理念下的投资冲动所致。就像我在前面提到的前几年盲目上项目,盲目建大商场,大宾馆一样。将来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小,吃亏的不仅是企业,还有广大的“股民”。

  中国企业在陈旧经营理念下还有一个严重思想误区,就是把“科学技术”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与产品相关的硬技术,却常常忽略了思想方法这一最根本的“软”技术。因此往往是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了,企业却出现亏损了。当然,我们在硬技术方面应尽快向前发展,但我估计与先进国家的技术相比,我们若想变落后为先进短期内绝非易事。但如果我们能把中国自己的市场作好,我们的企业整体经济实力倒可能迅速增强,且能保持充分的发展后劲。

  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期望民族工业的迅速强盛。但我们也须清楚一旦中国加入“世贸”(此日已并不遥远),中国民族工业面对强大的“海外军团”如不能及早选准后发优势的突破口,则后果不堪设想。冷静地分析起来,我们短期内不可能占据资金和技术的优势,但作为中国企业如能从现在起立即转变观念,率先研究、有效开发中国市场,尤其是中国农村市场,则我们民族工业的战略突破口就选对了。只有在这方面,“海外军团”比起我们的民族工业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因此,从战略重点上讲,我认为[b]中国企业抵御“海外军团”的战略切入点目前不是技术,不是资金,而是市场。

  中国的商界“精英们”,请迅速丢弃原有的落后商业经营理念,擦亮你们的眼睛,以全新的角度重新观察一下当今中国市场。中国现今所谓“大商业”的高大围墙决不应是你视野的屏障。跳出旧观念的藩篱,你就能够看到一片你从未发现的广阔天地,在那里你才有可能大有作为。

  中国企业发展急需“市场高速公路”,急需网络化大流通!

  中国商业改革急需“市场高速公路”,急需网络化大流通!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急需“市场高速公路”,急需网络化大流通!!!



欢迎作者投稿,投稿即表明您已阅读并接受本站投稿协议(http://www.emkt.com.cn/article/send.shtml)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相 关 文 章(共1篇)
*百富勤破产分析 (2001-10-15, 深圳市因麦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作者:许泽人)


主页关于麦肯特关于网站招聘信息广告服务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


本页更新时间: 2024-11-22 0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