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啤”在中国 中国啤酒从2001年“南非SAB”与“与香港华润创业”联手完成对四川蓝剑的 并购,在中国啤酒市场演绎了一场恢宏的强强联合案例之后,2002年3月29日比利时英特布鲁公司参股珠江啤酒25%。2002年7月30日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与青岛啤酒达成战略联盟。这些世界大型啤酒企业的加盟中国啤酒市场,带来了资本、技术、管理,必将推动中国啤酒市场运作的整体提升。 从二十一世纪九十时代,中国啤酒纷纷和洋啤合资,几年运作下来,进入中国的洋啤逐渐出现“水土不服”,洋啤酒市场开始萎缩,前车之鉴,后示之师。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市场定位高端与中国国情相悖,像百威、生力、嘉士伯、喜力、科罗娜,专为白领人士设计。但,中国属发展中国家,消费能力普遍较低,。消费高档啤酒份额市场狭窄,难以支撑洋啤生存。 第二、市场运作高额投入换来市场回应较小,当时洋啤进入中国,购并中国啤酒企业时,由于当时中国啤酒企业没有一个比较完善的上市市值,所以,洋啤都是花了大价钱收购,然后是投巨资改扩建这些企业,因此前期投入非常大。其次,人力资本投入较高,例如;经理人,洋啤是国产啤酒的6—8倍,普通员工也可达1—2倍,管理成本上升。其三,市场运作投入高,投入巨额广告,模拟欧美的市场运作模式,开出高额的进店费,造成整体费用是国啤几倍,这样下来,当然最终反映到产品价格上,一瓶一般8—10元以上,这与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水平形成矛盾,故此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第三、国际通用市场运作模式在中国受挫。 进入中国的洋啤大多为在世界之风光多年的大型啤酒集团,他们有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成功的市场运作模式,认为只要将这些先进的经验引入中国,一样会取得成功。但是,中国的啤酒市场仍然具有中国特色,这里幅员辽阔,流通环节错综复杂,啤酒经销商众多而分散,啤酒的市场水平和众多地区文化、观念、千差万别,这也导致洋啤的市场运作模式在中国啤酒市场上的“水土不服”。例如:许多洋啤采用了直销模式运作市场,这种方式在市场经济相对营销模式当然是直销。 第四、而在中国啤酒流通环节上,尚未形成大规模零售企业,而主要是批发、小零售点和单个的独立酒店,大规模的连锁商业并不多,商业信誉有待提高,所以在这个市场上的直销就是陷入“人海战术”,渠道建设事倍功半,面对千差万别的流通商,洋啤生产企业无所事从,以至于本已成功的运作方式无法运用,或效率低下,市场运作成本上升,销量却不见上涨。另外,对中国啤酒市场运作情况不清楚,也是其市场运作方式失败的原因之一。随后十几家合资的洋啤品牌已经开始退出中国市场,如;英国最大的巴斯啤酒商撤资吉林金士佰,澳大利亚的富士达撤资天津,珠海,美国亚投股把北京的五星、三环股份卖给青岛啤酒,这些表明在中国的洋啤酒已经开始退潮。 中国的啤酒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持续增长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巨大的啤酒销售潜力,令世界上所有大啤酒生产商垂涎三尺,如今他们调整战略,卷土重来。但前车之鉴,后示之师,洋啤本次重返,已经调整了思路,在市场运作更加尊重本土化。 本次洋啤重返,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不直接拥有啤酒企业,众多洋啤也发现中国啤酒市场的复杂性,在以往失力中教训颇深,时隔不久的重返,也没留够足够时间让其来读透中国市场,既然不懂,就不要蛮干,所以这次重返中国啤酒市场,多采用参股形式先进入中国啤酒企业,探一下究竟,为什么会自己出现“水土不服” 第二、多采取参股形式,不在直接控制企业。 比利时的英特布鲁(INTERBREW)参股珠江啤酒的25%,成为珠江啤酒改制后第一外资股东,并作为发起人之一,参与珠江啤酒的上市。 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参股青岛啤酒27%,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 参与介入,但不控制,这是此次世界啤酒资本进入中国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资本介入,但不参与具体的市场运作。 由于对中国啤酒市场的认识不够清晰,也由于前期与中国啤酒的较量中,中国啤酒企业的市场运作水平已经明显提高,市场运作手法、手段市场运作模式更适合中国市场,更具有竞争力。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的考虑,此次世界啤酒资本重返中国选择了“资本介入”,但不在参与具体市场运作,例如;本次引起世界观注的:青岛啤酒与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合作中,按双方协议“青岛啤酒”将向安海斯---布希公司分三次发行总额为1.8亿美元的定向可能转换债卷。该债卷在协议规定七年内将全部转换成股权。这样,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比例将从目前的4.5%最终将达到27%, 所有的增持股份均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H股。青岛国资办仍为青岛啤酒的最大股东,并在该债券全部转换成股权后,持有青啤30.56%的股权。安海斯---布希公司超出20%的股权表决权,将通过表决权信托的方式授予青岛市国资办行使。 该合作协议既保证青岛啤酒融到了资金,引入了战略合作伙伴,又确保了国有控股地位不发生变化,最终保证了中方对企业控制权。 第四、选择强强联合之路 此次重返中国的世界啤酒资本均为真正意义的国际啤酒行业中名列前茅的啤酒企业。如:美国 “安海斯--布希”公司是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商、南非“SAB”是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商、比利时“英特布鲁”公司是世界第三啤酒生产商(该公司2001年前排在第二位,但从位列第五位南非“SAB”收购了美国米勒啤酒公司排名上至第二位,而“英特布鲁”列至第三位)他们分别介入了中国啤酒企业,前五名中“青岛啤酒”“四川蓝剑”和“珠江啤酒”体现了“门当户对”的强强联合,这也是此次洋啤资本重返中国的又一大特点。 在中国的洋啤酒还有”‘’朝日’ “麒麟 ” “三得利”“力波”“虎牌”“舒波勒”,另外还有原装进口的“科罗娜”“喜力”等等。这些洋品牌在中国啤酒市场的表现各有千秋,但都在努力塑造自己的中国情节。 本网刊登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
版权所有©2000-2021
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麦肯特®、EMKT®、情境领导® 均为深圳市麦肯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未经书面明确许可,本网站所有内容禁止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
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