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仿苹果整合产业 银联全面出击手机支付
李昱 成都报道
核心提示:首先,大量的银联卡用户是银联进行产业整合的最大优势;其次,虽然它本身不是银行,却与银行有着密切联系。 第三方支付苦等牌照之时,中国银联加快了在手机支付领域跑马圈地步伐。 9月28日,中国银联在四川进一步推出针对手机支付的“银联在线” 电子商务综合门户,并在五个城市推出,同时还更加紧密了与成都市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关系。此外,还与TCL集团(3.81,0.06,1.60%)签署合作协议,由其提供内嵌支付功能的手机。 这一切都源自于银联提倡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思路。 多面出击 “银联在线”的设计灵感源自iPhone的应用程序商店。 中国银联产品创新部助理总经理肖波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尤其是三网融合推进,未来面对个人的服务终端可能会更集中在电脑、手机。而手机会借着三网融合的东风成为更好的终端展示。 “我们一直在想,能否通过类似苹果商店的模式将各方合作伙伴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展示给消费者。从基础金融支付服务到各类衍生的增值服务都集中在这一平台。”他说。 具体而言,除了针对基本公共服务支付业务外,下一步银联还准备针对不同地区用户特点,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业务,以形成便民、移动商务、金融理财三大类业务结构模型。 这只是今年以来银联众多动作之一。 此前5月,银联联合包括工商银行(4.11,0.07,1.73%)、农业银行(2.67,0.06,2.30%)、建设银行(4.67,0.07,1.52%)、交通银行(5.99,0.19,3.28%)等18家全国及区域性商业银行,中国联通(5.17,0.09,1.77%)、中国电信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诺基亚、联想等手机制造商,以及多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厂商、受理终端厂商、系统集成商、科研院所等相关机构,成立了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随后不久,其陆续在上海、深圳、山东、宁波、湖南、四川、云南七地开通手机支付全面商用业务。 目前,包括南充市商业银行、成都农村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各地纷纷宣布与银联合作推出基于手机支付业务。运用手机支付,实现信用卡跨行还款、水电气缴费、交通罚单缴费等业务。 9月9日,中国银联携手戴尔(中国)公司及广州易联商业服务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银联的手机支付产品首次应用于戴尔的直线订购模式。 “2010年是手机支付元年,我们在各地建立了多个产品以及业务平台。”中国银联助理总裁刘风军说。 记者了解到,其在各地试点的产品内容以及平台设计等方面都会略有不同,目的就是为了尝试各种模式的可行性。 以四川为例,其与成都中联信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联信通)合作,推出基于智能SD卡的模式,将SD卡与个人银行卡进行绑定,使手机具备金融支付功能。截至目前,已有7000多用户,日交易额已经突破10万元。 南充商业银行在7月底推出这项业务,9月29日,该行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对于手机支付的营销,关键是要定位好客户人群,比如年青人都是目标客户。而开展业务至今,业务绝对量并不大,但增长是爆发式的。 产业整合构想 银联在整合产业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9月28日,TCL成为首家制造符合银联标准、经过银联认证“支付手机”的手机制造商,其支付手机将先在四川、上海、山东、深圳、云南等地上市,并计划在今年年底推广到全国10个省市。 在刘风军看来,这次合作是从手机设计、芯片生产到金融支付全产业链合作的首例,对手机支付业的发展有开创性意义,也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肖波表示,其更为关注手机支付产业链的互补和合作,内涵是各方能联合起来做创新尝试,包括之前跟运营商、银行、基础支持方等都进行过广泛的合作。 “虽然目前这个产业很热闹,但是其中产业链整合、定位、角色,都还没有进行过尝试和磨合,到最后发挥出效果还有一定的过程。”他说。 易观国际分析师曹飞也认为,如果各方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那么合作成本就非常高。而要是谁能站出来整合各方资源,那么它在这一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就会非常明显,银联显然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银联的优势也是明显的。 在曹飞看来,首先,大量的银联卡用户是银联进行产业整合的最大优势;其次,虽然它本身不是银行,却与银行有着密切联系。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20.66亿张,其中借记卡18.8亿张,信用卡1.86亿张。手机支付市场无法忽视这一庞大的用户群。 曹飞表示,在这一领域还没有能与银联匹敌的对手。毕竟支付是属于金融属性,最后要涉及银行账户,所以央行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必然不会绕开银联,而运营商的变数就比较大了,他们可能只是一个通道。 不过,整合资源并非一片坦途,困难则在于如何快速丰富服务内容以及需求端市场的开拓。 陈静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尽快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优化产业链条,吸引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迅速熟悉、了解手机支付的内容;再者,加大对移动支付安全防范技术的研发,以消除顾客的担忧。更深一步讲,要做到这三点都必须获得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上述南充商业银行高层也赞同这一点。“我们推广到目前,感受最深的就是希望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强力支持推广。其次是各家银行都能积极参与,营造比较良好的行业氛围。”他说。 对此,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金泉也表示,将进一步利用政府的一些公共服务资源以及宣传优势来引导支持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比如看病难问题,如果移动支付能与医院的挂号相结合,就能给患者节省大量时间。 能将各方整合在一起的前提是有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目前银联也逐步开始探索。 中联信通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其与四川银联尝试把手机支付产业链的收益根据不同角色,制定了渠道发卡方:内容提供方∶平台=5∶3∶2进行分配的商业模式。 以航空业为例,如果航空公司以自己的用户群成为发卡方,有机票、酒店等内容,那么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他们就能继续获得80%的收益。目前该方式得到了很多传统行业的认可。 对此,肖波表示,这些都是在产品形态、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方面进行的探索,希望能找到下一阶段可以在全国推广的路子,但目前还不敢说完全形成了成熟的思路。 谁来主导标准? 一直以来,手机支付领域都存在着实现的技术手段多样。其中尤以中国移动主推的基于2.4GHZ双界面智能卡(RFID-SIM)和银联力推13.56MHZ技术标准最为突出。 自从手机支付开始热闹以后,关于两种标准谁应该为主导成了业界热议话题,因为这背后牵扯到谁将来能在这个领域掌握主导权。 这一问题也一直搅动着手机支付江湖的平静。 在前不久有消息称,中国移动要放弃其原来固守的2.4GHz标准,转投中国银联。但这一说法随后便被中国移动否认。此外甚至还有消息称,预计相关监管部门在10月份就出台最终意见。 “据我了解,应该不会那么快就能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陈静透露,在他看来,涉及行业标准问题,最好要能先经过市场检验。 肖波对此持赞成看法,“我认为在同一领域从不同角度去尝试、研究,对产业的成熟发展不一定就是坏事,现在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这个事,我认为随着产业的发展,最后往一条道路上走的迹象应该越来越明显。” 不过,市场似乎开始对银联的标准更为看好。 陈静说,既然是为金融服务,最好是能采用金融的标准。不管什么支付工具,最后都是要涉及到客户的账户,而账户的管理者就是银行。 此外,他认为目前四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都是埋头在搞自己的手机银行业务,但是这种业务并不能实现完全互联互通,要想在银行间构建互联互通支付市场,还得由银联这种跨行组织来牵头。 “即使最后银联成为主导,但毕竟运营商的用户优势也是市场无法忽视的,所以就看最后能否更好的把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其实也就是运营商能否适应这一角色定位问题。”曹飞说。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