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 家电厂商亏欠市场和用户的太多了
这些年来,中国家电厂商在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甚至品牌等方面做出很多的努力。但在面对欧美日韩等品牌的同台竞技时,却无法获得本土市场和用户相应的信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亏欠市场和用户的太多。
作者:宁言 都说,为赢得用户的信任,需要付出十分努力,但击碎用户的信任往往只要一个动作。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国家电厂商群体来说,过去很多年以来,亏欠市场和用户的太多太多,从市场和用户身上索取的太多,但真正付出的却很少,这也直接导致市场和用户对于本土品牌的信任体系,一直未能有效建立起来。 那么,在中国家电产业过去长达30多年的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扩张经营过程中,本土家电厂商到底通过哪些手段、方式在持续伤害市场和用户的感情,并不断透支来自用户的信任?今天家电圈重点梳理和盘点一些厂商透支市场和用户信任“小伎俩”,希望后来者们加以警示、避免误入歧途。 A:夸大虚假的宣传 毫不夸张说,中国家电产业3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去“夸大虚假宣传”泡沫的净化史。时至今日,一大批虚假宣传行为持续出现在家电一线市场上。 围绕产品的宣传和推广,近年来在中国家电企业身上,出现一种“做三分说七分”的夸大,以及“无中生有”的虚假。更要命的是,近年来家电厂商围绕对于这两种手段的运用,已经是习以为常。 与国外很多家电厂商对于家电产品宣传,多集中于基本功能,和用户关注的一些基本参数。中国企业对于家电产品宣传,大多会包装策划一些所谓的“独创”、“原创”技术,甚至是各种“闻所未闻”的概念。 无论是家电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受到这一环境的影响,基本上每次新品上市都会策划一个概念,包装一个亮点,甚至要还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实际上,无论是黑电产品,中国企业根本没有所谓的核心技术;还是白电产品,基本上几十年来都是改良和微创新为主。 对于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来说,过去多年以来,基本上都被各种夸大和虚假的谎言所包围。相反对最基本的产品功能和参数忽略。 B:坑蒙拐骗的营销 在家电行业,谁没做过坑蒙拐骗的营销?各位家电厂商扪心自问一下,不过是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早已“金盆洗手”,有的还在继续“重操旧业”。 卖货基本靠吼、营销基本靠骗、业绩基本凭运气。这是过去十多年以来,家电厂商的营销之道,完全处在粗放式、野蛮式阶段,根本不知道用户到底要什么、想什么。也不清楚,应该拿什么手段才能刺激潜在需求。 本土家电厂商的市场营销团队素质和能力,基本都是参差不齐。因为缺乏必要的行业进入门槛,基本上所有人员都可以进入家电营销体系。同时由于整个市场营销当初步于最初级的低价格战忽悠人、虚假促销欺骗人,从而整个这个产业长期以来停留于初级粗放阶段。从来不是靠实力、靠洞察力了解市场、熟悉用户,而是靠运气、靠关系、靠人脉去推动市场。 长期以来的家电商业营销体系中,形成一个相对恶性的循环链条,即厂家骗商家、商家骗用户,而用户却只能果断地抛弃厂家和商家。这也是当前一大批家电厂商的营销活动和创新营销,越来越无法得到用户认可和青睐的根源。 市场营销原本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综合心理学、人脉学、市场学等各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需要所有的家电市场营销人员必须要了解市场变化,用户心理。背后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和组织架构等一系列能力的支撑。 问题在于,很多家电厂商却认为市场营销是最简单,最容易上手的一门谋生之道,根本没有将市场营销放在战略的高度对待和发展。 C:偷工减料的活动 偷工减料频频出现在中国家电行业,不只是出现在厂商的市场促销活动环节,甚至还出现在企业的生产制造、原材用料等环节。 直接面向用户的终端促销,一直是家电厂商“喜闻乐见”出货手段,却也是近年来透支和伤害用户感情和信任最大的手段。 从当年的“小家电1元起、大家电88元起”、“家电0元购”,到近年来“预存20抵200、预存50抵500”、“买家电第二件半价”,“全场两折起”,“以旧换新最高优惠1000元”,看到这些熟悉的家电促销活动内容,很多曾经,或者过去的家电人,都深有感触。 20多年过去了,很多家电厂商的终端活动,还是采取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小伎俩。表面上看,家电厂商的这些活动都是实打实让利市场和用户。实际上,很多终端活动都是“偷工减料”后的包装。 比如,买家电第二件半价,并不是所有家电,还是指定产品型号。同样,全场两折起也只是少数型号。甚至连“以旧换新直抵1000元”也只是针对指定型号。这些活动的背后,大多数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商业游戏了。 虽然,近年来甚至还出现“羊毛出在猪身上最终由牛来买单”的新商业模式,比如说在电视、冰箱等产品上就出现“硬件免费、服务收费”模式。但是归根到底,这种操作模式最终结果还是由消费者来买单,只不过更换一种方式和幌子。 D:名不符实的价格 说一套做一套,是过去很多年以来家电厂商的“拿手戏”。特别是在层出不穷的低价格战上,家电最善于搞“价格游戏战”。先涨价后降价还是轻的,很多价格战甚至存在欺骗。 梳理过去多年以来,中国家电市场的商业竞争,价格战无疑是最为知名的手段和工具。究其原因,就在于价格战是一种最没有门槛的市场竞争手段。甚至还出现“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战 不过,相对于国外一些企业的市场价格战,中国市场上的低价格战,本质上还是价格促销、价格炒作,或者说是价格迷雾弹。大多数的价格战,要么是“先涨后降”,要么是“名不符实”,完全依靠价格信息不透明在忽悠。 过去家电厂商喜欢用同比降价40%、50%来突出价格战的促销力度,现在家电厂商则喜欢用一步到位的价格数字吸引用户眼球。然而,对于市场和用户来说,表面上买到的是产品,实际上却是低价格。 此起彼伏的价格战,不只是牺牲家电厂商的利润,更重要的是误导理性消费,最终则是伤害整个家电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E:缺乏根基的高端 将只值三千的家电产品卖到一万,就成高端了。过去很多年以来,高端市场一直是中国家电厂商最大的痛:厂家造不出真正的高端产品,商家更不会卖高端产品。由此也成为不少家电厂商忽悠市场和用户的“重灾区”。 一方面,家电工厂做不出真正的高端产品,只是一味地在炒作、包装所谓的高端概念。大量家电工厂近年来推出的高端产品,要么就是打着高价格,要么就是打着奇特概念,没有真正达到满足中高产阶段的实际需求。 另一方面,无论是传统渠道,还是新兴的电商,都缺乏推广和引爆高端产品的能力,从来卖的就不是产品,而是超低的价格,以及海量的促销礼品,甚至是忽悠人的概念。 即便,现在一些所谓的成功本土高端家电品牌,大多也是“名不符实”,甚至很多还在进行商业投机,而完全没有与高端品牌相匹配的文化,格调和价值观。从而频频导致一些家电企业,一边叫嚣着高端转型、高端制胜,一边却干着低端品牌的走量冲规模伎俩。 上述问题、短板,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最后给所有家电厂商的市场营销人员,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不管你们是行业的“老人”,还是刚入行的“新兵”,所有人都应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建立一个“道德银行”,拿自己的真诚与付出去感动客户、影响市场。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相信,只要每一个家电市场营销人员,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每天都坚持一小步的变化、进步,带给这个家电产业未来的影响,将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中国家电才会真正有未来、有前景!
|
主页 │ 关于麦肯特 │ 关于网站 │ 招聘信息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法